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QX_T 174-2012大气成分站选址要求.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07. 060A 47QX备案号:39818-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742012大气成分站选址要求Site selection for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monitoring stations2013-03-01 实施2012-11-29 发布发布中国气象局 QX/T 174—2012次目II前言引言范围1规范性引用文件2术语和定义3站点分类44.1原则4.2全球大气本底站区域大气本底站4.3大气成分站4.44.5环境气象站5选址条件地理环境5.15.2污染气象条件净空条件5.35.4电磁环境..++下垫面条件5.56 选址方法+--中-6.1初选6.2详细调查 可行性观测试验和评估6.36. 4站址确定参考文献 QX/T 174—2012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气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春、周凌晞、徐晓斌、孙俊英、张小曳、石春娥、张苏、靳军莉、赵鹏ⅢI QX/T 174—2012引言为满足我国不同区域开展温室气体、气溶胶、反应性气体等主要大气成分及相关特性观测的需求以保证获取的观测资料具有可比性和代表性,参照国内外有关大气成分观测对站址的要求、标准和规范,制定本标准。 QX/T 174—2012大气成分站选址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气成分站址选择的条件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行大气成分的长期、连续观测的站址的选择。2规范性引用文件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大气成分atmospheric composition组成大气的各种物质,包括气体和微粒等。注:主要指温室气体、气溶胶、反应性气体等3. 2E atmosphere background大气本底全球或区域尺度范围内大气组成及相关特性的平均状态。3.3大气分站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monitoring station观测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特性变化的观测站。3.4全球大气本底站global atmosphere background monitoring station长期观测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特性、反映全球尺度大气本底变化特征的观测站。3.5区域大气本底站 regional atmosphere background monitoring station长期观测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特性、反映区域尺度本底变化特征的观测站。3. 6 environmental meteorology observation station环境气象站观测大气环境和气象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观测站。4站点分类4.1原则根据观测站所代表的大气环境范围以及所具备的观测功能,分为全球大气本底站、区域大气本底 QX/T 174—2012站、大气成分站和环境气象站。4.2全球大气本底站开展全球大气本底观测业务的台站。其代表范围一般为以台站为中心,以几百千米至上千千米为半径的区域。4.3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区域大气本底观测业务的台站。其代表范围一般为以台站为中心,以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为半径的区域。4.4大气成分站开展大气成分观测业务的台站。其代表范围一般为以台站为中心,以几千米至几十千米为半径的区域。通常根据国家气象行业的业务、服务和科研等需求而设立。4.5环境气象站开展环境气象观测的台站。其代表范围一般以台站为中心,以几千米为半径的区域。通常根据地方气象业务、服务或科研等需求而设立。5选址条件5.1地理环境5.1.1一般条件应避开地震、活火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或频发地区;应避开陡坡、洼地等地区。5.1.2全球大气本底站应选在具有全球尺度代表性的地区5. 1. 2. 2应选在周围30km~50km范围内人为活动稀少、四周开阔、气流通畅的地区。注:在主导和次主导风向上取较大值,在非主导风向上取较小值5.1.3区域大气本底站应选在具有较大区域尺度代表性的地区应选在周围30km范围内人为活动相对较少、四周相对开阔、气流通畅的地区。5.1.4大气成分站应选在具有局地代表性的地区。应选在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或气候影响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地区,以在当地具有一定相对高度30 m~50m或更高)的地点为佳。应选在周围50 m范围内相对开阔、气流通畅的地区。5.1.5环境气象站应选在对特定环境气象要素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地区。2 QX/T 174—20125.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