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NYT 1248.1-2006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抗大斑病鉴定技术规范.pdf

NYT 1248.1-2006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抗大斑病鉴定技术规范.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B 15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248. 1--2006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玉米抗大斑病鉴定技术规范Rules for evaluation of maize for resistance to pestsPart 1: Rule for evaluation of maize for resistance to 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2007-02-01实施2006-12-06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1248.1—2006前言NY/T 1248《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为系列标准。第1部分:玉米抗大斑病鉴定技术规范;第2部分:玉米抗小斑病鉴定技术规范;-第3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第4部分:玉米抗矮花叶病鉴定技术规范;-第5部分:玉米抗玉米螺鉴定技术规范。本部分为NY/T 1248的第1部分。本部分的附录 A、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晓鸣、戴法超、朱振东、何康来、王锡锋。I NY/T 1248.1—2006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玉米抗大斑病鉴定技术规范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玉米抗大斑病鉴定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标准。本部分适用于栽培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杂交种、群体、开放授粉品种以及野生玉米和玉米近缘种对玉米大斑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抗病性 disease resistance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体致病作用的可遗传的性状。2.2抗病性鉴定 screen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别植物对其特定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水平。2.3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体侵染寄主植物引起发病的能力。2.4人工接种artificial inoculation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接于植物体适当部位。2.5病情级别disease rating scale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2.6抗性评价↑ evaluation of resistance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植物寄主对特定病虫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2.7分离物isolate采用人工方法分离获得的病原体的纯培养物。2.8培养基medium自然或人工配制的、可以使病原体在其上生长的基质。2.9接种体‧inoculum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体或病原体的一部分。2.101 NY/T 1248.1—2006接种悬浮液inoculum suspension用于接种的含有定量接种体的液体。2.11生理小种 physiological race病原菌种内在形态上无差异,但在不同品种上具有显著的致病性差异的类群。2.12鉴别寄主differential host用于鉴定和区分特定病原体的生理小种/致病型/株系的一套带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寄主品种。2.13玉米大斑病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由大斑刚毛球腔菌[ Setosphaeria turcica(Luttrell)Leonard et Suggs,无性态为大斑突脐孢 Ec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所引起的以叶部产生大型病斑症状为主的玉米病害。3大斑病菌接种体制备3.1病原物分离以常规组织分离法或单孢分离法从发病植株叶片的典型病斑上分离大斑病病原物。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确认为大斑突脐孢[Ea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后,进行分离物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后,在4℃低温下保存备用。3.2生理小种鉴定对用于抗性鉴定接种的分离物首先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采用含有不同抗大斑病单基因的玉米材料。3.3接种体繁殖和保存接种所用分离物应采用当地优势生理小种。在接种前需要进行病原物接种体的繁殖。常用繁殖方法为将培养基平板培养的病菌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高粱粒上(高粱粒培养基制备方法:高梁粒经煮 30 min~40 min 后,装入三角瓶中于121℃下灭菌 1 h,冷却后备用),在 23℃~25℃下黑暗培养。培养 5 d~7 d后,菌丝布满高梁粒。以水洗去高粒表面菌丝体,然后将其摊铺于洁净瓷盘中,保持高湿度,在室温和黑暗条件下培养。镜检确认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后,直接用水淘洗高梁粒,配制接种悬浮液。悬浮液中分生孢子浓度调至 1× 105个/ml~1×106个/ml。若暂时不接种,将产孢高梁粒逐渐阴干,在干燥条件下保存或冷藏保存。在接种前取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