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德”两字的牌匾、条幅,还有以“仁”、“德”命名的建筑物,如仁寿门、仁寿殿、德兴殿、德辉殿等。对上述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B.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彰显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价值 C.“仁”、“德”思想是欺骗、愚弄人民的封建糟粕 D.“仁”、“德”思想是古代警示统治者的重要道德准则 2.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商鞅在《商君书更法》中则说:“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这表明 A.两者都意在维护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 B.两者都在规劝统治者要积极地创新变革 C.商软明显比孔子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更深 D.时代差异使两者对变革社会的要求不同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4.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B.是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次变法 C.变法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D.为秦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5.儒家思想创立并完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A.“仁”、“仁政”、“仁义”、“政在得民” 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C.“三纲五常”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6.战国时期,新政府的产生方式有两种途径:一是公室衰微,卿大夫由执政而篡夺,成为新的国家与政府,另一种是公室振作,引用非贵族的士人,消灭公族,成为新的君主集权政府。新的政府(???)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 C.废除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D.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7.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直接触犯旧贵族政治利益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8.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9.春秋时,齐桓公在“尊王攘夷”旗帜下救卫存燕,晋文公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但二人仍需邀请周王室派出使者参与会盟,方能正式成为当时天下的“霸主”。这…情况说明了(???) A.周王室对于各诸侯国还具有很强的控制力 B.齐、晋与周王室同宗同源,需要王室支持 C.军事上的成功不足以支撑齐晋的霸主地位 D.“天下共主”的政治理念依然有一定影响 10.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墨子认为“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注:各种举动),利则止”。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也,父子贵贱之差也‘利之所在,民归之”。这反映出(???) A.诸子百家的义利观趋同 B.尚“义”成为时代潮流 C.社会义利矛盾引发关注 D.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 11.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1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以会盟形式确立盟主,通过会盟明确与各方权利义务,建立各国的利益交换和平衡机制。齐桓公以尊王为号召,以尊礼守信为核心,建立以霸主为核心的列国政治体系。这一现象显示出春秋时期 A.新生力量日趋多元化 B.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C.天子权力的逐步集中 D.国家政治秩序的重建 1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争”的目的是 A.争夺统治权力 B.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 C.争夺学术霸主 D.寻求国家实现大一统 14.自国家产生以来,“如何治国”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共同话题。春秋时期的管子曾有这样的看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 A.君主的才能 B.人才的任用 C.制度的建设 D.创新的意识 15.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