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背景: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影响: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
(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概况: (1)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影响: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 (四)八字方针的调整
提出:为了克服困难,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效果:调整很快取得重要成果。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五)“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概况: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二、“文化大革命”; (三)局部的拨乱反正
1、1969年4月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
2、1970-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发生。这个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
3、1972年和1975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批判极左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这次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 (四)粉碎“四人帮”
背景:江青等人极力反对??恩来、邓小平领导的整顿,使国民经济再度恶化,人民群众对“四人帮”的抵制、抗争进一步发展。
导火线: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过程:同年10月上旬,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评价: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三、 伟大的建设成就; 2、国防
(1)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2)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评价:这期间建设起来的一些基础设施、基础项目和大中型企业,至今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农业
同时,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 5、文化教育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6、英雄模范人物
概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代表人物:
(1)“铁人”王进喜
(2)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3)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 7、科学家
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8、外交
概况: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
成果: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