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常识」古音概说.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基础常识」古音概说 所谓“古音”是指古代汉族书面语言的语音。汉族的书面语最早见于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但甲骨文反映的古音资料很少,看不出当时的语音特点,所以我们讨论的古音是从两周时代谈起的。从周秦到现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汉语语音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现代是指以北京音系为标准音的现代汉语的语音。 古代三个时期,一般是指以周代《诗经》音为代表的先秦两汉的上古音,以隋代《切韵》音为代表的南北朝到唐宋的中古音,以及以元代《中原音韵》为代表的近古音。就学习古代汉语来说,掌握上古音是用处最多、作用最大的,但从学习音韵学来说,中古的《切韵》音又是基础。前人就是在《切韵》的基础上,上溯古音,下推今音的。所以我们这节讲“古音概说”,先介绍一点儿中古《切韵》音的知识,然后谈上古音。《切韵》是隋代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之后新编的一部韵书。韵书是按韵编排的,是供诗人选字用韵的,《切韵》的作者有颜之推、萧该、卢思道、刘臻等八九个人,执笔的是陆法言。由于作者大都是当时著名的士大夫,所以《切韵》编写出来以后,很有影响,受到文人的推崇,唐宋王朝都用它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后来为《切韵》增字加注的人不少,著名的有唐代王仁煦的《刊谬补缺切韵》、孙愐的《唐韵》和宋代陈彭年与丘雍等的《广韵》。字数不断增加,篇幅不断扩大,书名也改了,但体例和音系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现存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切韵》是王仁煦的《刊谬补缺切韵》唐写本,《唐韵》写本已残缺不全。只有《广韵》有多种刻印本,流传最广。1982年北京中国书店还影印过,书名《宋本广韵》。《广韵》是广切韵,即切韵的扩大的意思,全名叫《大宋重广韵》。它以平、上、去、入四声为纲,共分五卷,平声因字多分修两卷,共57韵,上声一卷55韵,去声一卷60韵,入声一卷34韵,合计206韵。它基本上是以隋唐时代的洛阳音为基础,吸收了一些魏晋以来的古音和方音成分,分韵多而细。诗人们都苦其苛细,感到难以遵守,所以唐初时就有“同用”“独用”的规定,“同用”就是以允许人们把某些邻近的韵合起来用。这实际上也反映了语音的变化。比如《切韵》《广韵》音系里支、脂、之分三个韵,肯定古韵是有区别的,但唐宋功令的规定,三韵可以同用,这表明唐以后的口语里一般没有区别了。所以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允许同用的韵索性合并起来,成为107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则归并为106韵。这106韵就是后来作律诗需要遵循的“平水韵”。“平水韵”包括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平水韵106韵,虽然是南宋时才有的,但它是以《切韵》《广韵》音系为基础的,唐代诗人用韵的实际情况也与它大致符合。所以平水韵的106韵基本上反映了中古音的韵部系统,而上节介绍的唐宋36个字母则代表了中古音的声母系统。下面介绍上古音。 上古时期没有韵书,研究上古音的根据主要是先秦两汉的韵文和形声字。韵文中又以《诗经》为主要依据,因为它材料比较集中,时代比较可靠。清代的古音学家都是从归纳《诗经》的用韵入手的。 我们知道,诗歌里能够互相押韵的字,一般都是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诗经》也不例外。我们后代人读《诗经》,有的读起来不押韵了,那是由于诗音发生了变化。例如《国风·鄘风·相鼠》第一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这章的韵脚是“皮、仪、仪、为”,用今天普通话读来,“皮、仪”的韵母i,“为”的韵母是ei,基本上是押韵的。而《国风·召南·羔羊》第一章:“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这章的韵脚是“皮、蛇”,用今天普通话读,“皮”和“蛇”的韵母不同;“蛇”,今读shé,韵母是e,这里通“迤”,念yí,与“蛇”的韵母也不同,按今音是不能押韵的。但依《诗经》的一般韵例,它们都处在韵脚的位置上。在《诗经》里这种现代读i韵母和现代读o以及读e韵母的字相押,甚至与现代读a韵母的字相押,不是偶然的。这表明它们在《诗经》时代,读音是相近的,可能它们的主要元音就是相同的。清代古音学家就将《诗经》里这些可以互相押韵的字串联、归纳在一起,属于一个韵部,如押韵字“皮、仪、为、蛇、何、禽、施、珈、佗、猗、宜、猜、磋、磨、罗、罹、麻、嗟、加、池、歌、莪、驾、驰、破、阿、沙、多、嘉”等。拿它们和中古音比较,发现它们在“平水韵”里分属于歌韵、支韵和麻韵,也就是说,上古的这个韵部包括了中古的歌韵字和支韵一部分字以及麻韵的一部分字。 清初顾炎武在建立韵部之始,把这些字归在他的第六部,后来的学者取《广韵》的韵目给上古韵部定名,如将顾炎武的第六部叫做歌部,这样便于比较,便于看出上古韵部和中古韵的历史关系。顾炎武是第一个对上古音进行系统地分部研究的,他审核了《诗经

文档评论(0)

爱分享的达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爱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