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27.120.99
F 65
备案号:59657—2017
中 华 人
NB
民 共 和 国 能 源 行 业 标 准
NB/T 20464—2017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役氦泄漏检测
In-service helium leak testing of steam generator tube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2 0 1 7 - 0 4 - 0 1 发 布
2017-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I
NB/T 20464—2017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1
5 设备与材料 2
6 校 验 3
7 检测方法和技术 4
8 验收标准 5
9 检测报告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泄漏率的计算方法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传热管内气体传输时间 7
II
NB/T 20464—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 全中心、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炯、谢晨江、巢孟科、张红星、孙海涛、孙微、王海卫、张玉忠。
1
NB/T 20464—2017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役氦泄漏检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役氦泄漏检测的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全管及管板密封焊缝在役氦泄漏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277.1—2008 压缩空气第1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
NB/T 20003.1—2010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 20003.8—2010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8部分:泄漏检测
3 术语和定义
NB/T 20003.1—2010和NB/T 20003.8—20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一般要求
4.1 检测人员资格
泄漏检测人员的一般要求应符合 NB/T 20003.1—2010 中5.1的规定。
4.2 检测规程
检测规程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适用范围;
b) 参照有关设计规范和其他可适用的技术条件;
c) 检测对象信息;
d) 检测人员资格
e) 氦质谱仪型号
f) 嗅吸探头型号
g) 校准漏孔型号;
h) 压力、温度、露点温度、流量、氦浓度等测量装置;
i) 氦气浓度
j) 干燥程度;
k) 壳侧及管侧温度;
I) 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
m) 检测压力;
2
NB/T 20464—2017
n) 保压时间;
o) 后清洗方式;
p) 采集分析软件;
q) 记录准则;
r) 验收准则;
s) 检测报告格式。
5 设备与材料
5.1 检测系统组成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在役氦泄漏检测系统组成应包括,但不限于:
a) 加压子系统;
b) 检测子系统;
c) 采集分析软件。
5.2 加压子系统
5.2.1 加压子系统应至少具备以下功能:
a) 蒸汽发生器壳侧及管侧的干燥功能;
b) 蒸汽发生器壳侧加压、气体混合充氦的功能;
c) 蒸汽发生器管侧吹扫功能。
5.2.2 加压子系统可由压缩空气源、氦气源、流量测量装置及气体混合分配装置等部分组成。
5.2.3 加压子系统在执行壳侧充氦加压功能前,应保持系统与氦气源的隔离。
5.2.4 加压子系统蒸汽发生器管侧吹扫管路应始终保持与氦气源的隔离。
5.2.5 加压子系统为保证蒸汽发生器壳侧上下氦浓度均匀,可在蒸汽发生器上下开口之间增加气体循 环装置。
5.2.6 检测使用的压缩空气至少应符合 GB/T 13277.1—2008中压缩空气净化等级2级的相关要求。
5.2.7 氦气纯度至少为99%。
5.3 检测子系统
须在高放射性环境下,具备自动定位、采集检测对象泄漏率的能力。可由以下部分组成:
a) 遥控定位装置;
b) 压力测量装置;
c) 温度测量装置;
d) 露点温度测量装置;
e) 流量测量装置;
f) 氦浓度测量装置;
g) 校准漏孔
h) 氦质谱仪;
i) 吸气装置;
j) 其他辅助装置包括真空泵、通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B_T 10786-2021CN 全流道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规范.docx
- NB_T 10787-2021CN 冷冻液化气体铁路罐车.docx
- NB_T 10788-2021CN 铸铁锅炉和铸铝锅炉技术条件.docx
- NB_T 10789-2021CN 生物质锅炉质量性能评价技术准则.docx
- NB_T 10790-2021CN 水处理设备 技术条件.docx
- NB_T 10791-2021CN 水电工程金属结构设备更新改造导则.docx
- NB_T 10792-2021CN 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规范.docx
- NB_T 10793-2021CN 水电站压缩空气系统规范.docx
- NB_T 10796-2021CN 水力发电厂电缆防火设计导则.docx
- NB_T 10797-2021CN 水库清漂船技术要求.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