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_T 3311-2022 古茶树行业标准.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CCS 65.020 B 6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 业 行 业 标 准 LY/T 3311—2022 古 2022-11-30发布 茶 Ancient tea plant 树 2023-04-01 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 布 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 出 版 I LY/T 3311—2022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IV 1 范 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古茶树界定与等级划分标准 2 5 古茶树保护管理 3 6 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 5 附录 A(资料性) 大叶种茶名录 8 附录B(资料性) 古茶树及其生境调查附表格式 9 附录C(资料性) 有害生物防控 11 附录D(资料性)古茶树种质资源入圃信息表 12 参考文献 13 Ⅲ LY/T 3311—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南林业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昆明市农业科学院、 保山市经济作物站、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临沧市茶叶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蓝增全、赵德刚、刘绍娟、何青元、贺娜、吕才有、宋永全、赵远艳、沈晓进、王慷琳、 段学良、周斌星、陈林波、汪云刚、石明、邓志华、韦玲长、李法营、陶燕蓝、吴田、贾呈鑫卓、郑丽。 IV LY/T 3311-2022 引 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古茶树资源是表征中国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古茶树资源是在漫长 的自然演化中形成的,是长期的自然选择与生产实践所形成的珍贵的自然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遗传 多样性,是重要的茶树种质资源,也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中优良品种选育的重要种质资源基因库,不仅 制茶品质优、经济效益高,而且是进行茶树起源、演化和分类等研究的重要材料。 古茶树资源是国家珍贵的种质资源基因库。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长、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 人们对古茶树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大批古茶树遭受到掠夺性采摘,树势衰退,致使其资源面积减少。 因此,加强保护古茶树这一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为使古茶树得到有效保护,编制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实用的《古茶树》行业标准,使我国古茶树资源 得以延续生存。 本文件促进我国茶业标准化将随着我国茶叶行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充实。因此,制 定该项标准对于茶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1 LY/T 3311—2022 古 茶 树 1 范围 本文件明确了古茶树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古茶树界定与等级划分标准、古茶树有害生物防治、树 体保护及复壮管理等技术要求以及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叶种古茶树、古茶树的分级和鉴别、古茶树的保护管理及古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 注:本文件中的“古茶树”均为“大叶种古茶树”。大叶种古茶树名录见附件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明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LY/T 2970 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LY/T 3073 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程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茶树 ancient tea plant 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中树龄100 a及以上的茶树。 3.2 野生型茶树 wild tea plant 经长期自然选择所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 3.3 栽培型茶树 cultivated tea plant 人类通过对野生茶树进行选择、栽培、驯化,培育出的茶树类型。 3.4 过渡型茶树 transitional tea plant 栽培型茶树由野生型茶树进化而来,在漫长的人为驯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既具有野生型茶树特征 又具有栽培型茶树特征的茶树类型。 3.5 古树茶 the tea from ancient tea plant 从存活百年以上的茶组植物上采摘下的鲜叶制备而成的茶样品。 3.6 地径 ground diameter 茶树根颈部位距离地面10 cm 处的带皮直径。 2 LY/T 3311—2022 4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 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