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VIP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 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 一、课内阅读 1. (2022·重庆 · 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芳草鲜美 . . B. 自李唐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 .D.中通外直 . . D.中通外直 系向牛头充炭直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 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 谐、顿挫有致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D.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这是欲扬先抑 的写法。 (4)下列链接资料与原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链接资料】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 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 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 之中,不为无 试卷第 1 页,共 14 页 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 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 谓含章以时发者④ 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 ①楚之逐臣: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 ①薄丛;贫 瘠的丛林。 ①不见:不被人知道。 ①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2022·河南濮阳·统考一模)阅读《爱莲说》 (节选) ,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 .B.陶后鲜有闻 .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孰视之,自 . .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 . .政通人和,百 . . . . . . 3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选文中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两人怎样不同的处世态度? 5.选文与下面链接材料都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两个文本的 主题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自有菊以来,高人逸士无不尽吻榆扬① ,而予独反其说者,非与渊明作敌国。艺菊之人 终岁勤动,而不以胜天之力予②之,是但知花好,而昧③ 所从来。饮水忘源,并置汲④ 者 于不问,其心安乎?从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菊, 非薄之也。 (摘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 ①尽吻榆扬

文档评论(0)

150****71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