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解放区工会发展壮大,全总恢复重建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解放区、新解放区的工会组织不断发展。(P92) 在此形势下,准备建立解放区统一的工会联合会。中共中央原本打算分两步走,先成立解放区工会联合会,后成立全国统一的工会组织。 刚回国的朱学范到达哈尔滨后,建议召开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1948年8月,会议召开。决定恢复中华全国总工会,通过《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陈云任主席,李立三、朱学范、刘宁一任副主席。 思考题 1、简述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中国存在的畸形的劳动雇佣制度。 2、简述近代劳动立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反劳工立法——酝酿——初步发展——粗具规模) 第三章 民主革命时期的工人组织和工会 一、早期工人的行帮组织 1、行帮的产生及其特点 产生于清朝康熙、乾隆时代。源自同业组织——行会(手工业者、商人组成)。 陶瓷业、丝织业、运输业等较早出现行帮。 行帮与行会不同:要雇工,划界、垄断工价 也有相同处:名称相同(公所或会馆);地域和乡土关系十分突出;祀神祗、办义举。 本质不一样:把持就业,防止外来的和内部的竞争;行帮与雇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主要是工值)。 2、行帮在近代产业工人中发展的原因 行帮把持着就业机会。(先入帮,械斗) 是早期工人斗争的组织者。 乡情和区域文化的凝聚力,比阶级关系的认同更容易接受。 行帮组织具有慈善互助的功能。 3、行帮组织对工人运动的影响及其历史局限性 工会出现前,行帮是工人加入的主要组织。 1)行帮是新兴工会的组织基础。(五四前后出现,早期工会领导人都曾是行帮头目) 2)行帮影响了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小集团 3)将行帮习气带到近代工人运动中。(“下流社会”、市井习气、神秘色彩、野蛮破坏力) 4)青红帮的畸形发展对工人运动产生了特殊影响。(拜老头子,杜月笙,一手遮天) 二、早期工会的产生和发展演变 1、辛亥革命时期,早期工会开始萌芽 孙中山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现了与工人运动相关的政党:中国社会党、中华民国工党、中国无政府党等。 这些组织在工人中的活动,推动了近代工会的产生。上海制造工人同盟会等。 “二次革命”后,被袁世凯镇压,近代工会昙花一现。在广州的“晦鸣学舍”没受冲击,翻译出版了许多与工运有关的书籍。 2、五四运动前后,“招牌工会”兴起 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政客、资本家、工头等直接把持和操纵下的劳工团体。 冠以“全国”、“中华”称号,工商不分,劳资混合,充斥市侩、流氓,名不符实,“诚属夸大的虚构”,“只挂招牌的工会”。 五四前出现(中华工业协会),五四后迅速发展(1921年,上海55个)。 虽不能真正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但客观上迎合了世界革命的潮流,冲破了北洋政府的禁令,推动了现代工会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资产阶级领导的工会,在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没有成立的历史条件下,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提高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工会的组织意识及能力。 五四前后,资产阶级投入工界,有以下原因: (1)工人阶级显示出巨大威力,使之刮目相看,急欲掌握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权,以便纳入到他们的政治斗争轨道中; (2)新文化思潮对其有相当影响,把“振兴实业,倡导劳工福利”作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良药,鼓励外资企业工人罢工,使民族资本得以发展。 (3)资产阶级投机分子把组织工会当作政治投机的工具,用漂亮话达到捞取选票的目的。 3、“招牌工会”的发展和演变 革命工会产生后,与“招牌工会”发生矛盾和斗争。招牌工会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1)革命工会联合“招牌工会”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2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100多个工会派代表参加。 2)“二七”罢工失败后,招牌工会开始走向堕落。它屈服于中外反动派的压力,声明与共党无关;献计于军阀政府,用安抚政策来消弭工潮;勾结资本家,破坏工人斗争。 3)国民党右派笼络各种招牌工会,成立“全国各省区工会联络会”,试图抗衡中华全国总工会,最后双方分道扬镳。 三、国民党影响的工人组织和官办工会 1、孙中山扶助农工政策下建立的工会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就在帮助同乡工人组建团体;中和堂,广东机器研究公会等。 五四运动前后,授命马俊超研究国民党如何策动全国工人运动; “扶植工会之组织”。 担任非常大总统期间,对广东工会给予直接支持和赞助,并与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互相支持,互相援助(1922年香港海员工人罢工)。 1924年,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联合,新三民主义指导下确立了新的、进步的劳工政策。11月亲自颁布《工会条例》21条,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力,有言论、出版、罢工的自由。这对工运的复兴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许多共产党员主持了国民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 但国民党右派反对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集结、联合各地“招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