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 4.1 常见地貌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一、喀斯特地貌 形成: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洼地(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3)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地下喀斯特地貌 以溶洞为主,常常成层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二、河流地貌 1.河流上游的地貌——V 形河谷(1)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2)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2.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1)河流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2)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地势平缓地区——河曲 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 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河流河口段——三角洲 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多形成三角洲 ??鸟嘴状——长江三角洲三角洲的形状?扇形——黄河三角洲 ??鸟趾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三、风沙地貌 1.定义: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 布在西北地区。 2.风沙地貌类型 (1)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2)风积地貌 ??固定沙丘新月形沙丘? ??流动沙丘 3.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四、海岸地貌 定义: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分类 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一、判断题 1.地表喀斯特地貌演化顺序一般是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 溶洞的顶部常发育石钟乳、石幔、石帘和石笋。( ) 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河谷形状都是由深而陡的 V 形河谷变为宽而浅的槽形谷。( )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和沙丘等地貌。( ) 海岸堆积地貌主要有海滩、沙坝等。(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地貌是( )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流水地貌 C.风沙地貌D.海岸地貌答案:A 雅丹地貌形成的动力是( ) A.流水 C.海浪答案:B  B.风力D.冰川 下列地貌中,通常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的是( ) A.V 形谷C.三角洲答案:C 下列地貌中,分布在湿润地区的是( ) A.溶洞 C.雅丹地貌答案:A 新月形沙丘一般( ) A.迎风坡较陡 C.阳坡较陡 答案:B B.瀑布D.冲积扇 B.沙丘D.沙垄 B.背风坡较陡D.阴坡较陡 喀斯特地貌【情景导入诱思】 喀斯特地貌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统称,“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风景的“四绝”。下面是桂林山水组照。 (1)材料中描述的是 地貌,该地貌有哪些具体类型? (2)该地貌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3)该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 提示:(1)喀斯特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洼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及溶洞内的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石柱等。 (2)可溶性岩石;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3)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 【核心考点突破】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 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石灰岩的溶蚀和沉积过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溶蚀作用: CO +H O+CaCO ===Ca(HCO) 2 2 3 3 2 沉积作用: Ca(HCO ) ===CaCO↓+H O+CO ↑ 3 2 3 2 2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 (1)岩石:可溶性岩石厚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透水性强。(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定义形成 定义 形成 溶沟 水溶蚀岩石而形成的沟槽 溶沟是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流 洼地 水溶蚀岩石而形成的洼地 过,对岩石溶蚀和侵蚀而成的; 峰丛 多个喀斯特山峰有明显的基部相连 溶蚀和侵蚀面积大的形成洼 峰林 成片分布的呈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 地;没有被溶蚀和侵蚀的岩石 孤峰 单个孤立的石灰岩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