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2019)《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节鼓乐铿锵教案.doc

人音版(2019)《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节鼓乐铿锵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音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节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鼓乐文化的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激发学生对我国鼓乐文化的热爱和探究的兴趣. (二)了解鼓乐丰富的演奏方法以及鼓乐中诸音乐要素对音乐表现的作用。 (三)通过聆听《滚核桃》学会分辨绛州鼓乐头、身、尾的结构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欣赏,去领悟,去体会,不同的音乐篇章带给我们不同美的享受!这节课,我们要了解什么内容呢?接下来,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表演,请同学们来欣赏……刚才,我表演的这段音乐是同学们熟悉的《中国功夫》的片段,而用到的乐器是——鼓(同学们齐声回答) 说到鼓,大家都不陌生,你们都知道的哪些种类的鼓呢?(同学回答)关于鼓,有这样一个传说……(鼓的传说) 识鼓我国的鼓有很多种,有的以形制为名,有的以材料为名,还有的以节日或用途为名,最早的鼓,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先民们受打雷时轰然之声的启迪,有意识地加以模仿而发明了最早的——土鼓,顾名思义,用土烧制而成,多用于祭祀。大鼓的特征是体积大,凸腹,常置于鼓架上,多用于宫廷仪仗,以增强庄严气氛。手鼓,扁而小,可持于胸前。握在手中或置于架上,以槌或手击之。是新疆维吾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打击乐之一。腰鼓,框用木质,两头小中腰稍粗,奏时悬于腰际,用木槌击奏。排鼓,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的打击乐演奏家们根据民间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为原型,加以改革创新制作而成 排鼓有五个或者多个音高,尺寸不同的鼓组成一套,每个鼓有两个面,两个面都可以根据乐曲的需要来调试音高,且鼓腔的两侧装有轴承,便于鼓得两个面进行转换,鼓架上端为U型,并可根据演奏者的身高调节高低。扁鼓,这节课给同学们带来的比较的鼓,形状扁而平。当然,除了课件中给出的,还有很多各种形质的鼓,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同学们,鼓的种类那么多,它的构造也这么复杂多样吗?鼓的构造相对是简单的,在这里,大致把它分为四个部分,鼓面,(包括鼓心和鼓边)鼓邦,鼓钉和鼓槌,当然,不同的部位,所演奏出来的音效也是有所不同的,常用的演奏技法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析鼓1.鼓槌,在击打过程中,手型呈相对固定的状态,应呈现出相对固定的U型状态持槌,虽然击打过程中所击打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但手指也应该始终保持固定的形态 ,因为手指在击打过程中是一直与鼓槌接触的,如果手指的形态有所变化,固然会直接影响到鼓槌的方向在横向上有所改变,一旦鼓槌的横向角度有所改变,就会影响到击打的落点,导致演奏中碰槌,掉槌,飞槌的现象 2.敲击鼓面,在这里,鼓面包括鼓心和鼓边两个部分,鼓心——鼓皮中心点向外直径10厘米的区域,此部分鼓皮张力适中,震动最佳,产生共鸣最大,演奏时应充分利用鼓面的弹性以及鼓槌的击打角度,根据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音色;鼓边——距离鼓邦2—8厘米的区域,此部分由于靠近鼓的腔体,所以鼓边的张力大于鼓心。演奏时应加大鼓槌击打的角度,减少鼓槌与鼓皮的接触面,能更加突出延音短,音频高的音色特点。 3 、闷击 鼓槌平放在鼓边的位置,按住鼓槌,另一只手击打鼓心,同时闷击手位置移动,通过鼓皮张力变化,使得音高产生变化,音色更加多元丰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闷击方法,用手按住距离鼓心3-6厘米的位置,另一只手手持鼓槌击打鼓心,演奏时压鼓的手在阻止鼓皮产生过多震动的同时不能用力过度,以免导致鼓皮张力过大使音高发生变化; 4.敲击鼓邦 鼓腔与鼓皮重合的区域,此部分鼓皮不震动发声,所以声音来源于鼓槌击打鼓腔边缘。演奏时使用鼓槌中部呈90度直角进行击打,此部分发声共鸣最佳,如使用鼓棒前端或末端击打出的音色相对扁平。 5、刮奏 使用鼓槌摩擦固定鼓皮与腔体的鼓钉。演奏时鼓槌与鼓钉呈180度平行,根据相应时值向一个方向移动,移动的速度影响刮奏的密度。 6.单手滚奏 拇指、食指、中指分三点拿住鼓槌的五分之二处,三指的顺序有由远到近为食指、拇指、中指。无名指与小指轻轻依靠在鼓槌末端,在此手型下固定住拇指与食指,用中指进行上下运动,无名指与小指进行辅助。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应该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吧?接下来,让我们伴随着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打起鼓来 打鼓——欣赏《滚核桃》,思考作品中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运用了几种演奏技法2作品分了几个部分(提示:根据节奏的变化来判断) (找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 作品分三部:1.《滚核桃》—“头” ,散板(艹),展现出农民把核桃倒出,平铺,开始一天晾晒的劳动场景。 速度:慢—快—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级教师工作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K12精品资源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