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四川 主题三:红色之美 第13课《长征之歌——雪山草地铸丰碑》 教案.doc

可爱的四川 主题三:红色之美 第13课《长征之歌——雪山草地铸丰碑》 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教版地方课程教材4-6年级 主题三 红色之美 第13课《长征之歌——雪山草地铸丰碑》 教学设计 课题 长征之歌——雪山草地铸丰碑 单元 三 学科 川教版地方课程教材 年级 4-6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爬雪山、过草地的英雄壮举。 2. 通过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感受红军战士顽强的革命意志,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通过学习要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重点 通过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感受红军战士顽强的革命意志,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难点 通过学习要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电影《我的长征》片段 这是电影《我的长征》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情景。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遇到了许多困难。为什么红军一路艰险却始终士气高昂、勇往直前?为什么红军所到之地,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让我们从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视频 交流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与本课题相关的话题,启发学生,为后文铺垫。 讲授新课 一、雪山低头迎远客 1.1935年6月,中央红军突破重重包围,到达夹金山脚下,遇到了怎样的自然环境?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突破重重包围,到达夹金山脚下。这次,红军面对的不只是数倍于已的敌军,更有恶劣残酷的自然环境。 夹金山位于四川省西部,海拔40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当地人称它是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的神仙山。 聂荣臻元帅后来回忆道:“一过中升,天气骤变,先是大雾,随后是毛毛细的雨,转眼又变成了霏霏霏白會,随风狂舞,红军战士一个个都 变成了雪人,尤其到了傍晚,天气奇冷,我把能穿的都穿在身上。” 2.红军爬雪山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粮食奇缺、衣服单薄、草鞋磨破,又没有任何补给,是物质上的最大难题,但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 当地老乡叮嘱红军:翻雪山要多穿衣服,带上烈酒、辣椒御寒,还应拿根拐棍,借力爬山。但红军战士仅穿一件单衣,烈酒、辣椒也无法买到,能找到的只是每人一根木棍。 红军用心中的革命烈火战胜了雪山的严寒,用顽强的革命意志征服了雪山的艰险! 3.小战士王新兰的故事 王新兰,1924年6月生,四川省达州市宣汉人,6岁送过情报,9岁参加红军,11岁随红四军长征。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无论吃多少苦,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不过,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王新兰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在风口、站在路边,为战友们送歌献舞,加油鼓劲。小红军王新兰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4.红军先头部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哪些奇迹! 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先后翻越了5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长征的三支主力红军翻越垭口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达72座以上,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5.查阅资料,了解红军过雪山遇到了哪些困难?英勇的红军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天气寒冷、空气稀薄、雨雪交加、道路艰险,是雪山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除了雪山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外,饥饿和寒冷也给红军带来严峻考验。一是红军经过长途行军和作战,体力消耗很大。二是红军将士大多数来自水乡泽国,对严寒和稀薄的空气很不适应,到了雪线以上严重缺氧,人人感到如秤砣压胸。 三是缺乏御寒的装备。红军战士从南方一路转战而来,衣着单薄,在雪山上只好靠吃辣椒、生姜御寒,许多战士被冻伤甚至牺牲。四是红军对雪山的地理知识了解不多。在翻越雪山时,有的战士不知沟壑深浅,不慎跌进深谷。有的战士爬雪山累了就坐下来休息,结果再也起不来了。 人的问题:有些地方是受到 国民党的教唆,还把 红军说成是赤匪,还有地方上的 地主 豪绅的武装反抗;还有许多反围剿下来的伤病战士等。 在翻越雪山前,红军尽可能地做好登山准备。如筹集羊皮、棉衣等御寒衣物,购买白酒、辣椒等发热和抗寒食品,每个人准备一根拐棍等,但因当地人烟稀少、地瘠民贫而无法满足需求。 在翻越雪山途中,红军指战员充分发挥阶级友爱,开展体力互助,党员干部纷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朱德、贺龙等红军高级指挥员,都将自己的乘马用来帮助体弱的战士。不少战士就拉着马尾巴翻越了大雪山。据徐向前回忆:“翻越大雪山党岭时,我们为保证他(朱德)的安全,令部队给他备好坐骑、担架,他都让给伤病员用、自己坚持步行。夜晚宿营在半山腰,冻得无法睡觉,就给大家讲故事,话革命,鼓舞同志们战胜风暴雪山,胜利实现北上计划。” 二、草毯泥毡扎营盘 1.红军长征中最艰险的一段路程是哪里? 征服了皑皑雪山,山红军面对的是更为艰险的草地。1935年红军经过的松藩草地,位于今天四川省的松藩县、红原县

文档评论(0)

高级教师工作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K12精品资源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