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 全国高考作文素材汇总
语文学习其实是需要积累的过程,尤其在写高考的时候。下面
是第一给大家的 20xx 年的全国高考作文素材,供大家参阅!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
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
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 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
后第 105 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 15 天。作为节气的清明,
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
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 称这个时期,是再恰
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
“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
推被火焚于绵山, 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
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
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
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
在外,生活艰辛,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
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
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承受
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
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
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
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
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
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亲与情
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
仨
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
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我们这
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
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
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管什
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
常快乐。
一九三五年七月,锺书缺乏二十五岁,我二十四岁略欠几天,
我们结了婚同到英国牛津求学。我们离家远出,不复在父母庇荫之
下,都有点战战兢兢;但有两人作伴,可相依为命。在牛津,我怀上
孩子了。锺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
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锺书的女
儿。
1938年回国,因日寇侵华,苏州、无锡都已沦陷,我娘家、婆
家都避居上海孤岛。沦陷区生活艰辛,但我们总能自给自足。能自
给自足,就是胜利,锺书虽然遭厄运播弄,却觉得一家人同甘共
苦,胜于别离。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
离。”
我成名比钱锺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文化
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我把钱锺书看得比自己重要,
比自己有价值。
我最大的功绩是保住了钱锺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这是钱锺
书的最可贵处。他淘气、天真,加上他过人的智慧,成了现在众人
心目中博学而又幽默的钱锺书。他的痴气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锺书曾逗阿瑗玩,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阿瑗信
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
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
恼和忧虑。
锺书于一九九四年夏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
菜,送汤汤水水。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我
每晚和她通 ,每星期去看她。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三人
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末,锺书去世。我们
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
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
逃,得留在人世间,清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