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讲课 椎间孔镜PPT课件.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椎间孔镜的手术流程 穿刺扩孔及建立工作通道 内镜下操作 椎间孔扩大成型 侧隐窝减压 髓核摘除 黄韧带成型 纤维环成型 后纵韧带成型 骨赘切除 X线透视定位 穿刺定位针 扩张通道 逐级扩张椎间孔 植入工作套管 放入内镜持续水冲洗 内镜下操作 缝合切口 体位 跪式 俯卧 侧卧 确定穿刺点 A线:后正中棘突连线 B线:C臂机定位,上终板的体表投影线 C线:穿刺点旁开棘突的距离平行线 D线: C臂机定位,穿刺头倾角(水平夹角)的体表投影 B C线的确认 一般建议:L3/4 8-10 cm, L4/5 10-12 cm, L5/S1 12-14 cm 影像学测量:以突出物为靶点,根据标尺,在影像学图片上测量穿刺点旁开后正中棘突连线距离 压棒法:患者腰部髂棘上凹陷下压,并测量其到后正中棘突连线的距离,若为10cm,则L4/5穿刺点旁开棘突连线距离为10cm,L3/4旁开距离为8cm(10-2cm),L5/S1为12cm(10+2cm) 穿刺点距离椎间隙平面确定 腰椎正位C臂机透视上显示,抓钳的影像为上关节突尖端到椎体后上缘的连线,抓钳和旁开棘突距离线(D线)的交点为进针点。 C臂机透视的要求 侧位透视: 上下终板成一条线 上下关节突成三角形 椎间孔清晰呈耳朵状 D线定义:C臂机透视正位片,椎体上终板中点到上关节突尖部的连线为标准的D线 穿刺角度 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推荐: 头倾角(与水平面的夹角) L3/4 25-35°,L4/5 30-40°,L5/S1 40-50° 背倾角(与垂直面的夹角):30-40° 穿刺技巧 4线法确定三个穿刺参数: 旁开棘突中线的距离(C线) 椎间隙平面—正位克氏针(B线) 向头侧倾斜角度-正位克氏针(D线) 向背侧倾斜角度(未知) 18号穿刺针沿D线到达上关节突尖端后方的骨性组织后,逐渐加大向背侧角度,滑过上关节突尖端腹侧,进入椎间孔 理想穿刺位置穿刺 理想穿刺的标准: 侧位透视显示:穿刺针从上关节尖端到椎体后上缘 正位透视显示:穿刺针经上关节突腹侧穿过椎间孔进入中央椎管区 骨钻椎间孔成形术 术前 术后 4/5/6/7/8mm骨钻磨除上关节突少量骨质,插入工作通道,操作过程中用C臂X线透视,侧位工作套管尖端到椎体后上角,正位到达棘突中线 内镜下操作 镜下定位 12点为上关节突黄韧带行走神经根位置,6点为椎间盘,3点、9点 为尾端和头端 寻找行走神经根 工作通道转向尾端,寻找神经根,再转向头端,游离行走神经根 神经根减压松解 摘除脱垂、游离的髓核组织 切除部分硬化增厚的后韧带和纤维环 切除钙化组织 切除骨赘组织 减压到什么程度 神经根自然复位回落 神经根表面血管充盈 神经根充盈、增粗 神经根搏动 纤维环松弛 直腿抬高运动时神经移动 镜下神经根松解范围足够 患者主观症状消失 至理名言: 核磁上有的术中一定有,核磁上没有的术中可能有,至少把核磁上有的东西拿掉,不忘初心。 尽可能保留功能结构,纤维环,黄韧带,后纵韧带 多种评价指标 脊柱微创——椎间孔镜 纪志盛 骨科西区 2016-08-08 微创 ---相对概念 微创 PLIF TLIF 小开窗 MED PELD Oppenheimer J H, Decastro I, Mcdonnell D E.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technology and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a historical review.[J]. Neurosurgical Focus, 2009, 27(3):E9. 世界微创脊柱技术发展史 世界脊柱微创发展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YES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SSYS Thomas Hoogland Anthony Yeung 两种技术特点比较 方法 TESSYS YESS 适应症 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椎间孔狭窄及马尾综合征 包容性椎间盘突出或部分后纵韧带下型椎间盘脱出 手术入路 侧后路经皮扩大的椎间孔进入椎管由外到内(Outside-In)技术复杂 侧后路Kambin安全三角(In-Outside),技术简单,适合初学者 手术方法 直接减压 间接减压 手术切口 8mm 6mm 手术视野 椎弓根之间全长完全观察神经根 不能或部分观察神经根 其他 适应症宽,扩大的椎间孔进入椎管,工作套管容易置入,不经

文档评论(0)

158****994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成都林辰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4LRAJ9H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