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九 物质间的相互反应1.在下列图示变化中,M 的化学式是
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
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HCl 、NaOH
、NaOH 、KCl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四名学生,对某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先取废液观察,呈无色、均一、透明状,然后用pH 试纸测得污水的pH=1。下表为四名学生对该厂废水成分初步检测的分析结果,可能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
检测小组甲 组 乙 组 丙 组 丁组
检测结果
KCl、KNO 、KOH、HCl
3
KCl、KNO 、K CO 、HCl
3 2 3
KCl、KNO 、K SO 、KOH
3 2 4
KCl、KNO 、K CO 、KOH
3 2 3
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
A.甲组、乙组 B.丙组、丁组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是
、Ca(OH) 、CaCl 、CaCO
2 2 3
B. CO、CO 、C、H CO
2 2 3
、CO、CO 、H CO
2 2 3
、Ca(OH) 、CaCl 、CaO
2 2
为验证物质间化学反应的规律,小红同学用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甲+K SO 溶液, ②乙+KCl 溶液, ③丙+KOH 溶液。
2 4
经分析发现:三个反应都有KNO 生成,由此推断: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对应的物质
3
是
、AgNO 、NaNO
3 3
(OH) 、NaNO 、HNO
2 3 3
(NO ) 、HNO 、AgNO
3 2 3 3
(NO ) 、AgNO 、HNO
3 2 3 3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不考虑光合作用)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如果在a 处取水样检测,水中含少量NaOH、Na SO ;
2 4
在 c 处取水样检测,pH=7 且水中只含有少量NaCl
。
则 b 处水中含有的一组物质是
、NaCl 、Ba(NO )
3 2
、HCl 、MgCl
2
下表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这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每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已知CaCl 溶液的pH=7。2
每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已知CaCl 溶液的pH=7。
2
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 溶液中的一种。
14.(多选)右图中相连的两个圆圈里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14.(多选)右图中相连的两个圆圈里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HCl、BaCl 、H SO 、Na CO
2 2 4 2 3
HCl、H SO 、BaCl 、Na CO
2 4 2 2 3
H SO 、HCl、BaCl 、Na CO
2 4 2 2 3
H SO 、Na CO 、HCl、BaCl
13.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丙、
13.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丙、X、Y、Z 六种物质, 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 反应;X、Y、Z 之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 物质是
15.(多选)右图中甲、乙、丙是3 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且均能与物质W 发生化学反应。若W 为稀盐酸,则甲、乙、丙 3 种物质分别可能是
、CuO、Cu(OH)2
、AgNO3、Na2CO3
、F2O3、Na2SO4
、Ca(OH)2、CaCO3
16.(多选)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变化,“→”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微溶
物视为可溶;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
2
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乙物质可能为碱或盐
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17.(多选)下图表示物质符合图中转化关系的是(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下图知识网络,A、B、C、D 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x
- 安全管理检查记录表.docx
- 安全监理规划范本精选.docx
-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资料.docx
- 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docx
- 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 .docx
- 安全文明措施费使用台账 .docx
- 安全知识竞赛通知.docx
- 安装调试记录表.docx
- 八年级上册Unit-5-Do-you-want-to-watch-a-game-show课文重难点讲解.docx
- 2024年中国钽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中国不锈钢清洗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中国分类垃圾箱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中国水气电磁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中国绿藻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青海西宁卷)数学(带解析).docx
- 2010-2023历年福建厦门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地理卷.docx
- 2010-2023历年初中数学单元提优测试卷公式法(带解析).docx
-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德州卷)化学(带解析).docx
-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省泸州卷)化学(带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