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金红绿彩“磨喝乐”瓷偶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磨喝乐其物,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其名称不见经传,或作摩睺罗、摩侯罗者, 用字不一,显然不是华夏固有的名目,而是外来语之音译。“磨喝乐”在唐五代时, 是佛教活动的一部分,作为供养具而存在,以达到乞子的目的。宋金时期,磨喝乐 主要作为节令物品和观赏型玩具而存在。它在七夕节当天作为民间乞巧、乞子风俗 中寄愿之物;七夕过后则成为孩童的一般性观赏型玩具,失去了乞巧之意。作为节 令祈愿物品时,形象仅为执荷童子样;作为观赏性玩具时,造型各异,有傀儡、学 童、襁褓婴、百戏玩具题材。本文以宋金红绿彩“磨喝乐”大发展时期为契入点, 探究中国“磨喝乐”的起源,证明其是印度佛教神话中“大黑天”神(Mahākāla )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童子崇拜”观念的契合,以满足民间“乞子”之愿而产生。 “磨喝乐”的表现形式多样,作为当时的一个流行题材,在红绿彩瓷器、玉雕、绘 画中都有发展。宋金磨喝乐的流行地区均为宋金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以“关扑” 这种赌物的商业交易为销售方式,可以零售或批发,价格不一。宋金红绿彩磨喝乐 实为半陶半瓷的质感,需以陶衣提高瓷胎白度,施彩特点上突出体现为大红大绿的 色块搭配为主色调,其间黄彩和黑彩作为点缀。纹饰既有抽象写意性,也有细腻写 实性。“磨喝乐”发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剃削,五官造型统一。宋金红绿彩“磨喝乐” 瓷偶是代表着宋金时期磁州窑陶瓷艺术的高度发展与繁荣,是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 碰撞、交融中的独特产物。但随着磁州窑的衰退,明清时期玩具品种、阶级审美、 娱乐思想的变化,红绿彩“磨喝乐”逐渐走出了大众的视线。 关键词:宋金时期 红绿彩 磨喝乐 I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 II 1 引 言 1 1.1 选题缘起 1 1.2 问题的提出 1 1.3 研究目的 2 1.4 研究意义 2 1.5 研究现状 3 1.5.1 国内研究现状 3 1.5.2 国外研究现状 3 2 “磨喝乐” 的起源与发展 5 2.1 前人观点辨析 5 2.2 “磨喝乐”起源的考证 6 2.3 唐五代的“化生”与“摩睺罗” 7 2.4 宋金时期“磨喝乐” 的多栖发展 10 2.4.1 宋代文献中的“磨喝乐” 10 2.4.2 宋金玉雕“磨喝乐” 13 2.4.3 宋代绘画中的“磨喝乐” 14 3 宋金时期“磨喝乐”流行地区及经济特点 16 3.1 流行地区 16 3.2 销售方式 17 3.3 价格特征 18 4 宋金时期的红绿彩“磨喝乐”分类 20 4.1 乞子磨喝乐 20 4.1.1 宋代七夕节庆习俗 20 4.1.2 乞子磨喝乐的多样形式 21 4.2 玩具磨喝乐 22 4.2.1 傀儡磨喝乐 23 4.2.2 学童磨喝乐 31 4.2.3 襁褓婴磨喝乐 34 4.2.4 百戏磨喝乐 37 5 宋金红绿彩“磨喝乐”工艺特征 38 5.1 胎体和陶衣 38 5.2 釉料成分 38 5.3 施彩特点 40 6 宋金红绿彩“磨喝乐”装饰风格特征 41 III 6.1 发式与五官 41 6.2 服饰特点 42 7 宋金红绿彩“磨喝乐”艺术文化内涵 44 7.1 “小传统”与“大传统” 的碰撞 44 7.2 “雅俗”文化积淀的载体 44 7.3 艺术精神文化的工艺特质 45 8 红绿彩磨喝乐消失原因探究 46 8.1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