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文中通过讲述干戎和小伙伴们在路边看到果实累累的李树,小伙伴们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干戎没摘并判定这是苦李的故事,展现了王戎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的人物形象。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文,其训练要素是了解文章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为本单元另一语文要素的训练一—简要复述课文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四、说学情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文言文,本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文言文,但是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还是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可以借助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说教法学法
1.通过诵读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吃过李子吗?李子的味道怎么样?你吃的李子应该是甜的,可有的人吃的李子却是苦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看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吧!
2.王戎简介。
初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1.先听老师读一遍,请你听清每个字的读音。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 王戎?? 尝 诸小儿??多子折枝???竞走 取之??信然
3.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
4.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学生练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5.齐读。
6.抽测重点词的理解:?
①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
书令,司徒。??
②尝:曾经。?③李:李子。?④曰:说??⑤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⑥游:玩耍。?⑦子:果实。?⑧折枝:压弯了树枝。??
⑨竞走:争着跑过去。竞:争逐。走:跑。?⑩唯:只有。?信然:的确如此。
7.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知道为什么李子是苦的了么?原来答案就在这样的一句话里——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讲的很有道理。长在路边的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如果李子好吃,早就被别人摘光了。之所以没有被摘光,那李子肯定是苦的。而说出这样话,拥有这样的观察力的人,竟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精读——读明白,读出韵味。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呢?让我们再次深入走进课文。要想读懂小古文,老师送给你一个法宝——想象力。这节课,请放飞你的想象力,让小古文丰富起来。
2.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预设:小儿——小伙伴????诸——多?????尝——曾经) “尝”可不是常常的常,出示字典中“尝”的解释,让孩子选择,说说为什么。(方法:用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课后注释) 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过渡:是哇,那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说一说! 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玩什么,怎么玩。(预设:王戎和我们一起踢毽子,只见他们把毽子往上一抛,就左一脚,右一脚的把毽子踢得像一只只小燕子在飞来绕去。我们玩得可开心啦!)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3.出示第二句。 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玩着玩着,不知道是谁,发现了什么?(预设:一棵李子树) 如果是你,你看见这么多的李子,你会喊什么?(预设:“快看!树上的李子真多啊!”) 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 听见喊声,孩子们都跑向了李子树,伸出小手摘李子。大家怎么摘的? 孩子们争抢着李子。有的......??有的?......还有的...... 理解“竞走取之”,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读好这句话?(学生说,练读) 也不知道是谁,发现王戎站着不动。真是奇怪,他怎么不去摘呢?你会怎么问他。(预设:我骑在树枝上,对着王戎喊:“喂!你怎么不来摘李子?”王戎也跑过去了吗?)理解“唯戎不动”。
4.出示第三句。 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此必苦李!
思考:王戎是随便猜的嘛?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 李子真的很苦吗?
5.出示第四句。 没吃之前,小伙伴们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