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童谣顺口溜_这里的作文会唱歌.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幼儿童谣顺口溜_这里的作文会唱歌 课余时间,常么小学学生跳起欢乐的芦笙乐舞。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谢洋/摄 扫一扫,看视频 “这里的作文会唱歌。” 初次听到苏彩云的话,人们会有些不解,可当你跟着她到校园走上一圈后,才发现真有这么回事儿。 苏彩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三小学(以下简称“新州三小”)副校长,也是隆林壮族山歌代表性传承人。课间,常会有学生围着她,用隆林壮族八音古歌调和隆林壮族山歌南盘江调唱起课本里的古诗词。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孩子们脸上带着笑,手挽着手,摇头晃脑地唱着,声音清脆悦耳。 不仅如此,在这所学校的学生作文中,山歌歌词也时常会出现在字里行间,显得格外生动。 “颠罗颠罗那/天上朵朵云嘛哪/地上坡连坡/坡间河连河……家门口钓鱼/钓鱼又唱歌/山歌一箩箩/它比云儿多。”在一篇描述家乡隆林的文章中,新州三小学生何成碧用山歌歌词来展现故乡的美。 “学校里能够充满孩子们的笑声孩子们的歌声,这所学校才是成功的学校,他们的童年才是充满乐趣的童年。”谈起教学生山歌、打造特色校园的初衷,苏彩云说。 “再不传承下来,就真的找不到了” 唱山歌是壮族的传统文化,过去壮族群众下田干农活儿也唱山歌,婚庆嫁娶也唱山歌,见山唱山、见水唱水,几乎到了“以歌代话、借歌传情”的地步。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山歌在年轻人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 “再不传承下来,这些美好的文化,就真的找不到了。”苏彩云说。 新州三小是一个以壮族学生为主要生源的学校。从2021年开始,新州三小将“八音坐唱”“壮族山歌”等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组建师生山歌合唱团,定期邀请当地民间艺人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培训课,给教师和学生传授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地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大月亮小月亮,公公起来做木匠,婆婆起来打鞋底,嫂嫂起来舂糯米……”这首童谣,原本在《隆林县志》里尘封多年,苏彩云在翻阅县志时看到后,眼睛一下就亮了,“这个可宝贝了!不要让它躺在书里面,要拿它来用。” 原先,这首童谣没有名字,当地的老人只会唱。后来,苏彩云给这首童谣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大月亮小月亮》。 教师们经常会去乡间采风,向民间艺人拜师学艺,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如今,新州三小成立了“百人八音合唱团”,课余休息时,教师带着学生开展一系列“民族民间文化”社团活动。依托山歌传承基地,根据班主任教师特长和聘请民间艺人相结合的方式,将民族音乐、曲艺、文学、体育引进课堂,逐步形成“学校教给学生、学生影响家庭、家长影响社区、社区影响社会”的传承民族文化新模式。 山歌唱进课堂里 和一些把学习民族音乐和民族传统文化当做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的学校相比,新州三小将民俗、民族传统艺术有机结合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除了《大月亮小月亮》,学校教授孩子们演唱的很多隆林壮族山歌,都是学校教师把不适合孩子们传唱的部分改编填词后,再教孩子们唱。这些年,苏彩云创作了《数字童谣》《八音催儿郎读书忙》等一大批歌曲。 六年级学生王倩欣已经学了四五年山歌,她说自己以前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学习过程中,她找到了一种很轻松很快乐的感觉,而且从《阿妈巧呀巧》等歌中懂得了以前农民伯伯都是怎么生活的,“老人们挺不容易的,经历了很多苦难,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在学校的民俗展厅里,记者看到展柜里摆满了四处搜集来的“宝贝”,其中不少都是学校教师捐出来的传家宝:作为嫁妆的手绣布鞋、手绣的门帘…… 苏彩云表示,这些物件不仅有助于增强孩子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还能帮助教师教育学生。她从展品中举起一个旧式煤油灯,说从前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这句俗语时,孩子们因为没见过煤油灯,无法理解其含义。有了实物示范,学生才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语文课上,教师会用隆林壮族山歌中的南盘江调唱古诗《绝句》。数学课上,教师则会用在隆林壮族山歌的基础上改编的《算盘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像唐诗宋词三百首,学生是背不了这么多的。”苏彩云说,但是用山歌调子来唱,学生一节课就学了很多首,就会觉得古诗背诵实际上并不难。将这些传统文化整合到学校教育中,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有很大帮助。 已退休的新州三小教师徐志影现在是学校的一名课外辅导员,她对此感同身受。在她看来,由于家长要外出务工,有些孩子好几年都无法见到父母,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通过学习教师们编写的有关学习的山歌和童谣,孩子们逐渐活泼开朗起来,学习也变得认真了。“那个时候我们那个班平均分才60多分,但我在班里

文档评论(0)

亦起学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湖北亦贤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1023MA4F181CX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