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语和礼貌用语的中外差异.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问候语的嬗变 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经常要打招呼。招呼( greeting ),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问候”。问候语( greetings ),又叫见面语,是人们见面相互致意的话,语言形式一般 短小简炼, 目的是维系正常的社交关系或增进友谊,是一种友善的信号,是一种礼俗。 中国 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人们对礼节的认识,正渗透在日常问候语中。 据说, 汉语问候语产生的年代, 当在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上古。 其主要语表形式按发生先 后大致有: 1.无它。 上古时期,人们见面常相问:“无它乎?”《说文》释“它”:“虫也,从虫而长,象 冤曲垂尾形。”即现在的“蛇”字。它、蛇,是一对古今字。“它”在图形文字和甲骨文中 是一个头部呈三角形的毒蛇的形象。“无它乎?”,即“没有蛇吧?” 上古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潮湿,草深林密,蛇虫出没,犀象成群,“人民少而禽兽 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 (韩非《五蠹》)华夏先民栖居野处, 常受毒蛇侵害, 命丧于“它”, 人们对蛇惧怕而警惕, 若“无它”则上上大吉。 人们见面首先探询: “无它乎?”久而久之, “无它乎?”便慢慢固化为人们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其语义也扩展为“有无灾祸”了。 至周秦时期, “无它”中“它”意义已全面称代化, 新的问候语“无恙”开始兴起, 在 功能上取代了“无它”的地位。 2 .无恙 《玉篇?心部》:“恙,噬蛊,善食人心。”《雅俗稽言》卷 36 据《风俗通》云:“恙, 毒虫也,入人腹食人心。古人草居,常被此患,故相劳问‘无恙乎’。” 恙是一种喜吸人血的复眼多足小虫, 多寄生于田鼠身上, 喜伏于阴湿之地。 人被其咬后 全身忽寒忽热,皮肤溃疡,心腔难受,症重者会丧命。故古人误以为其“善食人心”,视为 大敌,见面多相问:“无恙乎?”。 后来, “恙”的词义逐渐扩大引申为“忧患、 疾病、 灾祸”等义了,“无恙乎”也渐渐 1 演变成一句含义宽泛的问候语了。 如,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 恙耶?”(战国策·齐策四)。 宋元之后, “无恙”多用作别后之人重逢的问候语, 形式上多作“别来无恙”。如,娘 娘问道: “星主别来无恙?” (《水浒全传》第 41 回)。现在, 中国武汉话中仍保留有“莫 恙”的问候语。 无它乎”、“无恙乎”反映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 随着由野处到室居的变化,人 类生活得以安宁,新的问候语也出现了。 3 .请安 这是伴随着请安礼而产生的一种问候形式。 请安礼出于辽金, 是下对上、 幼对长的一种 礼节,是满族人的传统礼仪。施礼时,人们常口称:“请某人安”或“给某人请安了”,即 形成了一种伴随性的问候语形式。 发展至清代, 有时不行请安礼亦口称“请某人安”或“给 某人请安了”,这样就演变成了单纯的口头问候语形式了。 《红楼梦》中有许多例句,如,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