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婚礼习俗.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满族婚礼习俗 满族,是我国东北古老的民族之一,如果从他们的先祖肃慎人算起,在东北的白山黑水 之间, 繁衍生息已有三千余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 他们创造了许许多多独特的民族民间风 俗文化, 譬如婚礼习俗, 还曾被汉族等兄弟民族借鉴效仿, 其中有些仪式在一些地区现在仍 然沿用。 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的韩屯村,满语叫罕屯,由于村中岛上的雾凇景观秀丽,人们又习 惯地叫它雾凇岛。全村 380 多户, 1300 多口人,百分之八十是满族;所以,满族的一些传 统风俗在这个村子里到处可以体现。 满族婚礼的习俗仪式,得从新郎家说起。举行婚礼这天,一大早就将庭院打扫得干干净 净,大门和房门贴上喜庆吉祥的红对联,在新房的窗户上贴上 “鸿 ”“禧 ”两个大字,院心摆放 一张桌子,称为神桌,俗称天地桌,桌面罩上红纸,上面摆好盛满 “五谷粮 ”的斗和香、烛、 酒、肉等供品,另放尖刀一把,以备 “撇盏 ”时萨满使用。 最主要的一件事是备好迎亲的彩车,也叫 “搭喜车 ”,在车厢上支起棚子,用红布盖好围 严,不见星辰日月,再在盖好红布的棚顶搭挂上两面铜境,用在迎亲路上驱邪。 室内的洞房, 俗称新房, 又叫喜房, 更要精心布置一番。 铺好床铺之后, 还要放上花生、 栗子、大红枣等物,取其谐音,早早立子。 最后,由全福人对新郎官做一番衣着打扮,头戴婚礼礼帽,身穿长衫旗袍,外罩马褂, 足蹬高筒毡靴,十字披红,胸前打着结花,标准的一身满族新郎装束,做好一切准备,只待 上路迎娶新娘。 此时对姑娘还不能称呼新娘子,叫新人。 由全福的女人为新人梳洗,首先是 梳头,发型要梳成标准的满族旗头,又叫 京头“ ”,也叫 “宫装 ”,青色绒缎子缝制成的扇形头 冠,上边插花,一边结穗,一边环珠,只要一动,珠翠环绕,颤颤悠悠的,叫凤凰点头。身 穿适体大红婚礼旗袍,再配上雪白的围巾,红白相衬,十分娇艳。足下穿着寸子鞋,好一位 金头天足赛天仙的满家 “人面桃花。 ” 当新人一切准备完毕, 端坐在 “抱车被 ”上等待之时, 妈妈, 满语叫额娘, 还要走至身边, 嘱咐几句金玉良言。 当时辰一到,迎亲和送亲的双方同时起车上路,新人由娘家哥哥抱上车,俗称 “抱车 ”, 由送亲婆及亲人陪伴着送往新郎家中,称为送亲。 再看新郎家,组成了浩大的迎亲仪仗队,最前面的是身穿满族服装的青少年,手提大红 灯笼,两面铜锣开道,紧跟其后的是鼓乐班子,现在叫乐队,新郎十字披红结花拖穗,骑在 马上,由名望较高的人为其拉马坠蹬,陪伴身边。最后是迎亲彩车。一路上吹吹打打,向送 亲车迎来。 两车相遇, 都要 “左侧 ”行驶。这是千百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 两车外辕相会停车后, 迎亲一方将 “踩堂鞋 ”送上,新人换完鞋后,由娘家哥哥将其抱上迎亲喜车。 送亲婆也同时登 上喜车,此时便称新人为新娘子了。 迎亲喜车必须是外辕会车,往里划圈掉头返回。这是喜车行驶的规矩。 这个仪式名叫 “插车 ”,,它的习俗传统历史悠久。 500 多年前,当时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 布占泰迎娶建州部努尔哈赤侄女娥恩姐时,就沿用了这种插车仪式。而努尔哈赤 1588 年 9 月迎娶叶赫那拉部公主孟古格格, 就是在费阿拉城, 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永陵二道河子村东 南山上举行插车仪式的。 喜车行至男方家大门前时,要鸣放鞭炮。喜车靠近大门口,虽近在咫尺,却不能进院, 新娘子也不能下喜车,得坐在车内稍等一会儿,这叫 “憋性 ”。 “憋性 ”,在满族婚礼中是不可少的,其意是新媳妇进了婆家门以后,性格能绵软温顺。 那么,得憋到什么时候才能让新娘子下车呢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