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武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docVIP

刘文武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刘文武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第1、4、5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及孔子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论语》和孔子的相关知识,激发尊崇先贤,敬慕古典之情。 2、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第1、4、5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一、四、五则 【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介绍《论语》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 )编撰而成。它以( )为主,记录了( )。《论语》共( )篇,492章。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 2、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3、“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4、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因为《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 三、观看孔府图片,介绍孔子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 ),( )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富有的弟子有子贡;贫穷的弟子有颜回;武艺高强的弟子有子路。 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3、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分享孔子的故事 讲解归类:《论语》十二章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彼此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课十二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的:学习方法:1、4、5;学习态度:7、9、10;个人修养:1、2、3、6、8、11、12。 五、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1、4、5章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范读正音后自读齐读。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 说: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3、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朗读、背诵。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文档评论(0)

大姐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