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省优课教学设计.docVIP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省优课教学设计.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课标: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三维目标: 教学主题:思想解放、创新 教学主线:必要-----必须----必然。 知识与能力: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的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解新思想产生的原因;认识洋务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分析产生的原因;识记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解为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进行问题式比较探究,树立问题意识,团队合作理念、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树立爱国思想、创新意识,有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意识,能够自主具备科学分析事物的态度。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历史人物、主要思想进行辩证、多角度的评价。 教学重点:维新思想内容及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维新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展示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板书设计:(见ppt课件) 课前准备:学生预分组,分发资料,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教学流程: 一、本课导入: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 “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提出问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如何体现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引入探究问题。 二、新课推进: 探究一:初碰撞----学习之必要 1.古老的中国与现代的英国(展示ppt)要求学生回答表格相关内容。   中 国 英 国 经济 手工生产;自然经济 机器生产;市场经济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外交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设计意图:学生比较之后理解中国与英国的碰撞原因及后果) 2.先进的林魏与落后的国情 (提问全体学生)(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张: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国情(皇帝大臣民众):攻击和嘲讽向西方学习;民众没有反应 (设计意图:分析何以学习西方的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并未在中国成为风尚) 3.进步的思想与局限的认识 材料一:林则徐给友人王友柏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林承认清军打不过英军,但是林则徐却不会公开表达。他叮嘱朋友说,千万不要把这封信给别人看。 没有付诸实践 维护封建统治 (设计意图:认识林则徐、魏源等人思想的先行性、进步性、爱国、局限性) 探究二:再碰撞----实践之必需 1.内部的危机与外部的忧患 此处播放视频,教师叙述(设计意图:清政府拒绝变革的后果是东西方又一次激烈的碰撞,碰撞之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新的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说明必需向西方学习) 2.技术的学习与制度的沿袭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体西用 材料三:江南制造局最高领导人是督办,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均曾担任,督办以下为行政主管,并由上海道台(1865年时为丁日昌)加以兼督,实际的机械管理方面的工作则多由西方人负责。 器物学习 制度沿袭 (设计意图:此处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主要是以原始材料展示----自学----小组探究----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的方式展示成果;主要体现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3.自强的实践与无奈的结局 (设计意图:播放甲午战争的视频旨在总结洋务思想及其后果,同时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探究三:又碰撞----制度之必然 1.技术的失败与民族的危机 (教师总结,过渡) 2.早期维新思想(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材料四: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洋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实行商战 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材料五: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康有为 材料六:《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说“变者天道也,…

文档评论(0)

如果.可以.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坚持分享有价值的资源!

认证主体 汉中恒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10726MA6YWAFG7U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