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时期茶叶产区分布探析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0 唐五代时期茶叶产区分布探析论文 摘要:有关唐代茶叶产区的研究虽有成果问世,然缺漏颇多,至于对五代十国时期茶叶产区的研究,尽管涉及的还不多,也同样存在遗漏现象。唐代共有产茶州府56个,主要分布于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五代十国时期有所发展,达到77个州府,除过唐代时的分布区域外,又扩大到两湖南部地区,岭南、川蜀及云南部分地区。这一时期茶叶产区的不断扩大为两宋时期茶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唐五代时期茶叶;茶叶产区;茶叶生产 关于唐五代的茶叶产区问题,包括不少学者都或多或少进行过研究,如贾大泉考证唐五代时期四川产茶之州仅为12个[1];徐晓望专文研究了唐末五代的福建茶业,涉及的产区更少,只有福、建二州[2];方健比较全面地考述了唐宋时期的茶叶产区,认为唐代全国产茶之州共计43个,五代宋初增加到59个州[3]。笔者在多年之前也研究过这一问题,认为五代十国产茶之州达到61个[4]。虽然比上述研究有所进展,但仍嫌粗略,且存在一些遗漏。总的来看,已有的研究存在主要问题是占有史料不全。关于唐代茶叶产区主要沿袭陆羽《茶经》的记载,其实陆羽的这部书记载遗漏颇多,并不能反映唐代产茶区的全部情况。在五代十国产茶区的研究中,没有充分利用宋代的史料,以致于脱漏颇多。茶叶是唐五代时期一项重要的产业,衡量其生产规模的大小,主要是看产量与产茶区的多少。由于文献对唐与五代时期的茶叶总产量缺乏记载,而史料的残缺又难以考证清楚,因此考察这一历史时期产茶区的多少及分布情况,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途径。鉴于茶叶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已往研究存在的上述种种不足,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考述。 一、唐代茶产地及分布情况 陆羽的《茶经》卷下《八之出》详细记载了唐代的茶叶产地分布情况,现录之如下:“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黔中生恩(思)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注:张芳赐等,《茶经浅释》,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又,唐代黔中无恩州,而有思州,颇疑“恩”字为“思”字之误。]据此,陆羽共记载了43个产茶州郡的情况,其中思、播、费、夷、鄂等11州陆羽并未实地考察过,只是根据传闻或者偶得其茶品而予以记载,陆羽实际考察过的仅为32州。 其实陆羽《茶经》记载的唐代产茶区并不齐全,其中仍有遗漏,这是因为陆羽的记载多来自考察与传闻,没有条件接触官藏图籍及档案,因此存在遗漏也是可以理解的。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在唐代各州的土贡中有茶叶的还有:怀州、峡州、归州、夔州、金州、兴元府、寿州、庐州、蕲州、申州、常州、湖州、睦州、福州、饶州、溪州、雅州等,共计17个州府,其中怀州、归州、夔州、庐州、饶州、溪州等6州,不见于《茶经》的记载,加上《茶经》记载的数字,唐代的产茶之州府共计为49个。 其实唐代的产茶之州并不仅限于以上所述,据《古今图书集成》卷187《山川典?西樵山部》载:“西樵山在广州府城西一百二十里,高耸千仞,势若游龙,周回四十里,盘踞简村、沙头、龙津、金瓯四堡之间,峰峦七十有二,……上多平陆,有民居焉。唐末诗人曹松移植顾渚茶于此,居人遂以茶为生。”关于曹松其人,清代所修的《广东通志》卷43《谪宦志》记载说:“曹松,字梦征,舒州人。奉贾岛为师,累试不偶,南游广州,山水胜处必流连累日,尝至西樵,栖迟久之,教其民焙茶。”据此可知曹松与著名诗人贾岛为同时代人。另据《广州志》载:“顾渚茶自唐诗人曹松移植于西樵,号称茶山。今山中人多种之为业,或谓此茶甲天下,春摘者尤胜。”[5]卷52《物产志?茶》引可知直到清代广州西樵山仍然种植的是唐人曹松移植来的顾渚茶,而且此茶质量颇佳,有“甲天下”之称。根据这些记载,说明在唐朝后期广州境内的西樵山就已经成为当时的产茶区了。 另据记载:“野人洞在罗(浮)山北,唐王体靓所居旁有茶园。”[6]卷189《山川典?罗浮山部》引文中所说的罗浮山,据清代所修的《广东通志?山川考》载,其位置在惠州府博罗县城西北50里。同书还载:“罗浮有茶,产于山顶石上,剥之如蒙山之石茶,其香倍于庙,不可多得。”[5]卷52《物产志?茶》博罗县在唐代隶属于循州,则循州也是唐代的产茶州之一。 另据《全唐文》卷795孙樵《书何易于》一文载:“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监铁官奏重榷,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

文档评论(0)

157****54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