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学中学大学成人课外读物《道德经》末篇第五十五至八十一章解读PPT课件.pptVIP

2021年国学中学大学成人课外读物《道德经》末篇第五十五至八十一章解读PPT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感谢观看 再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道德经》 老 子 第 五十 五 至八十一 章 解读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 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 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 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 《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 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 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道德经》提 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作为一种政治原则,“无 为”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儒家也讲“无为而治”,如《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 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认为“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实则表达了儒家的 德治主张。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 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 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 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道德经》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事实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 。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道德经》著作介绍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 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 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被尊为道祖。 《道德经》作者 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①不螫②,猛兽不据③,攫鸟④不搏⑤。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⑥,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⑦,和之至也。知和曰常⑧,知常曰明,益生⑨曰祥⑩,心使气曰强⑾。物壮⑿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注释] 1、毒虫:指蛇、蝎、蜂之类的有毒虫子。 2、螫:毒虫子用毒刺咬人。 3、据:兽类用爪、足年攫取物品。 4、攫鸟:用脚爪抓取食物的鸟,例如鹰隼一类的鸟。 5、搏:鹰隼用爪击物。 6、朘作:婴孩的生殖器勃起。朘,男孩的生殖器。 7、嗄:噪音嘶哑。 8、知和曰常:常指事物运作的规律。和,指阴阳二气合和的状态。 9、益生:纵欲贪生。 《道德经》 10、祥:这里指妖祥、不祥的意思。 11、强:逞强、强暴。 12、壮:强壮。 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兑,闭其门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③,是谓玄同④。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⑤;故为天下贵。 [译文]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注释]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此句是说,知道的人不说,爱说的人不知道。另一种解释是,聪明的人不多说话,到处说长论短的人不聪明。还有一种解释是,得“道”的人不强施号令,一切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