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167-2020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pdf

  • 144
  • 0
  • 约3.8万字
  • 约 24页
  • 2021-01-08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期
  •   |  2020-12-14 颁布
  •   |  2020-12-14 实施

GB/T 19167-2020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pdf

  1. 1、本标准文档 共2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4. 4、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ICS 11.220 B 4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167-2020 代替 GB/T 19167 2003 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2020-12-14 发布 2020-12-14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告士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保 W GB/T 19167-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9167-2003《传染性囊病诊断技术》,与 GB/T 19167-2003 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z 一一将“传染性囊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统一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气 一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 章) ; 增加了缩略语〈见第3 章h 增加了器材和试剂(见第5 章、第 6 章、第 7 章、第 8 章、第 9 章) ; 一一增加了临床诊断(见第4 章) ; 一一增加了实验室诊断样品采集(见第5 章); 一一删除了直接免疫荧光法(见 2003 年版的 2.5.2); 一一删除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见 2003 年版的第5 章); 增加了 RT-PCR 检测方法〈见第 7 章、附录C、附录 m; 增加了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方法(见第 8 章、附录b; 一一删除了血清抗体的检测(见 2003 年版的第4 章) ; 一一增加了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检测方法(见 9.4.1 、附录的g 一一增加了诊断结果的综合判定(见第 10 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2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 学院啥尔滨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 蒋文明、陈继明、刘月焕、玉笑梅、玉静静、刘爵、高玉龙、李阳、于晓慧、:XIJ 朔、 庄青叶、李金平、侯广字、祁小乐、王素春、刘华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9167 20030 I GB/T 19167-2020 引言 传染性法民囊病(Infectious bursa! disease, IBD)又称甘布罗病(Gumboro disease),由双股 RNA 病毒科(Birnaviridae)禽双股 RNA 病毒属(Avibirnavirus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火鸡、 鸭、珍珠鸡和驼鸟均可感染 IBDV0 3 周龄~6 周龄的鸡发病急而且重,病死率高,而1 周龄~3 周龄鸡 常呈现亚急性或亚临床症状。该病毒侵害法氏囊可引起严重免疫抑制。已知 IBDV 有两个血清型,即 血清1 型和2 型,仅 1 型对鸡有致病性,火鸡和鸭为亚临床感染,2 型未发现有致病性。 本病具有特征性临床症状和眼观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病原检测。 2003 年之后,国内外 IBD 诊断技术发展快速。一些更为简便和准确的诊断新技术已经成为IBD 诊 断和预防的重耍手段。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认证类型官方认证
认证主体北京标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677339054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