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生产技术 细菌性病害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及防治.pptxVIP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 细菌性病害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及防治.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及防治《大豆种子生产技术》教学目标1.掌握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2.学会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方法。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别名大豆细菌性叶斑病,大豆细菌性凋萎病。在少数地块或局部地区发病较重,部分植株叶片枯死脱落,影响产量与品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一、为害症状 此病可侵染幼苗、叶片、叶柄、茎秆和豆荚。 叶片染病初生圆形至多角形暗绿色小斑点,略显水渍状,后逐渐扩大成深褐至黑褐色小斑,边缘多具有一狭窄的褪绿晕圈,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 子叶、叶柄、茎秆和豆荚上症状与叶部症状相似,病部中央稍凹陷并渗出菌脓。 二、病原物 由假单胞杆菌丁香假单胞杆菌大豆日本致病变种细菌引起此病。病原细菌为杆状,两端圈钝,端生1~3根鞭毛。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病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 病菌生长温度10~38℃,最适温度为25~32℃。病原物形态图三、侵染循环1.越冬 病菌主要在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2.侵染 带菌种子为重要的传染源,条件适宜时即可形成初侵染,由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寄主。发病后借风雨传播进行重复侵染。四、发生因素1.叶片受机械损伤创口多时,利于病菌侵染,发病重;2.多雨有利于细菌的侵染、传播,病害发生重;3.连作菌源量大,病害发生重;4.天气干燥抑制发病。五、防治方法1.选择适宜于本地区相对抗、耐病品种。2.采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用1%稀盐酸液浸种3~4小时后洗净播种,也可用种重的0.3%的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拌种。3.实行2~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深翻土地,消灭菌源。 4.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二噻农+碱性氯化铜水剂500倍液,或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5000倍液喷雾,7~10天防治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谢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