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设计(可修改).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4-3 匝道的设计依据 立体交叉中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互通式立交平面交叉口指匝道与匝道、匝道与一般道路间的平面交叉; 条件限制不严,在立交总体布置时尽量不出现平面交叉部位,以提高立交整体的交通运行质量; 若交通量较小或地物限制时,允许在立交结构中出现平面交叉口,采用部分互通式立交,但平面交叉口应设置在被交的一般道路或匝道上,以保证主要道路上进出口畅通、简化立交形式、减少占地、降低工程造价; 根据交叉口交通控制方法不同,可分为有信号和无信号控制两大类; 必威体育精装版.课件 * §4-3 匝道的设计依据 匝道之间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 就交叉而言,只有直行交通而无转弯交通; 匝道之间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可根据间歇理论,计算优先匝道行车方向交通流中的可插间歇(车头时间间隔),作为非优先匝道方向交通可以横穿的间歇数,即为可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优先方向匝道上的车流可视为连续交通流,则车辆间出现的间隔服从负指数分布,但只有当出现的间隔大于临界间隔α(50%的驾驶员可以接受)时才有可能穿越,其次,当出现大的间隔时,非优先匝道上的第二辆及后继车辆可跟随穿越,其间隔的车头时距为β; Q非:非优先匝道上可以通过的交通量(pcu/h); Q优:优先匝道上通行的交通量(pcu/h); q:优先匝道上交通流率,q=Q优/3600(pcu/s); α :优先匝道上临界间隔时间(s)。对停车标志控制的交叉口为6~8s;对让路标志为5~7s;也可通过实测获得; β :非优先匝道上车辆间的最小车头时距(s)。对停车标志为5s;对让路标志为3s; Q优与Q非之和为匝道之间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 必威体育精装版.课件 * §4-3 匝道的设计依据 匝道与一般道路之间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 指由于交通量较小、地物限制,匝道与一般道路相连接处不采用立交,而采用三路T形平面交叉,如菱形、部分苜蓿叶式立交均存在此类交叉; T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的理论法 根据间隔理论,将一般道路上的交通视为优先通行的连续车流,将匝道视为非优先通行方向,直接计算匝道上车辆可通过一般道路优先行驶车流间隔的车辆数,作为匝道的通行能力; T形交叉口交通流向示意图 必威体育精装版.课件 * §4-3 匝道的设计依据 非优先的匝道方向右转弯的通行能力 Q12:非优先的匝道方向右转弯的通行能力(pcu/h); Q32:优先的一般道路方向外侧最近直行车道的交通量(pcu/h); α:临界间隔时间(s)。一般直行车 为4~8s,右转车为5~7s,左转车为6~9s; β1:优先行驶方向车辆间的最小车头时距(s); β2:非优先方向车辆间最小车头的时距(s); 非优先的匝道方向左转弯的通行能力 Q13:非优先的匝道方向左转弯的通行能力(pcu/h); Q32和Q23 :优先的一般道路方向两直行车道的车流量(pcu/h); 必威体育精装版.课件 * §4-3 匝道的设计依据 T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的回归法 英国运输研究所对交叉口的饱和车流进行大量观察,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非优先的匝道方向Q12和Q13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非优先的匝道方向右转弯的通行能力 非优先的匝道方向左转弯的通行能力 必威体育精装版.课件 * 匝道设计 第 4 节: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必威体育精装版.课件 * §4-4 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 匝道的平面 互通式立交的平面线形设计应根据立交的重要程度、地形、用地等因素确定,保证车辆能连续安全地运行,力求达到工程及运营经济。 匝道圆曲线半径 匝道圆曲线半径大小直接影响立交的形式、用地、规模、造价及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计算公式与《道路勘测设计》相同; 最小半径的大小取决于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同时考虑经济性、安全性及舒适性; 公路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通常选大于表1的一般值,当受地物限制时,方可采用极限值; 城市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通常选表2中大于或等于表列超高的最小半径,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45 60 40 35 40 35 25 80 120 230 极限值 30 100 150 280 一般值 圆曲线最小半径(m) 30 50 60 80 匝道计算行车速度(km/h) 表1 公路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必威体育精装版.课件 * §4-4 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匝道回旋线参数 匝道及其端部曲率变化较大处均应设置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应采用回旋线,其参数以A≤1.5R为宜,并不小于表1数值; 表1 匝道回旋线参数 35 40 20 30 50 70 140 回旋线参数A(m) 30 35 50 60 80 匝道计算行车速度(km/h) 反向曲线间的两个回旋线参数宜相等,不相等时其比值应小于1.5; 回旋线的长度还应同时满足超高过渡的需要; 分流点处曲率半径与回旋线参数 驶出匝道的分流点处,因从正线分离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