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常见5类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详解.docxVIP

2021届高考常见5类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详解.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谏”的要义在于“直言以劝正”。 谏”的要义在于“直言以劝正”。 (×) 2021届高考常见 5 类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详解 一、古代历法 判断下列各句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 1.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来说, “人定”在“黄昏”之 前。 (×) 解析: “ 人定 ” 在“黄昏 ” 之后。 (《孔雀东南飞》中有 “奄奄黄昏后,寂寞人定初 ”) 2.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明天、第二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 ) 解析:“旦日”有“初一”的意思,但没有 “正月初一 ”的意思。 3.“十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指的是: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纪月、纪日。 (√ ) 4.阴历和阳历的区别在于阳历 (公历 )的年月日比阴历的要迟一个月左右, 和我国的气象、 物候的对应 关系不如阴历强。 (× ) 解析: 阳历的年月日比阴历的要早一个月左右。 5.“晦”,指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 望等。 (× ) 解析: “ 晦”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二、科举制度 判断下列各句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 1.“公车”, 汉代官署名。 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 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 TOC \o 1-5 \h \z 2.“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源于明代。 (× ) 解析: 起源于隋朝。 3.“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 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 (√ ) 4.“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 ) 解析: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5.“乡试”,是指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 ) 解析: 乡试:是指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6.“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 ) 7.“进士及第”,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 ) 8.“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时开始设立,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 学(监)。(√) 9.“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明代每三年一次, 在各省省城举行, 人们把中试者称为“秀才”。 (×) 解析: 中试者称为 “举人 ” 。 TOC \o 1-5 \h \z 10.“会试”是地方政府组织的考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及第者称为“进士”,皇 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第一名称为状元。 (×) 解析: “会试 ”是中央政府组织的考试。 三、职官沿革 判断下列各句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 1.“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部门各司其 职,如礼部管理官吏的任免、铨叙、考绩、升降等事。 (× ) 解析: 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2.“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等。 (× ) 解析: 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3.古时朝廷对官吏有严格的考课制度,考核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最好的称“课最”,考核结果 是任免官吏的重要依据。 (√ ) 4.“学政”是“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地主持乡试,并督察各地学官和生员的官员。 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 ) 解析: 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 5.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社会掌管国子监或太学的重要机构,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 ,由科举至翰 林, 是非常荣耀的, 由翰林至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 是儒家学说中 “达则兼善天下” 的表现。 (×) 解析: 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 6.“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 即古时既规劝天子改正过失, 又对百官及各地事务进行弹劾或劝诫的官。 解析: 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7.“迁”与官职调动相关,在古代还有“左迁” “右迁”的说法,左迁为升官,右迁为降职。 (× ) 解析: 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8.“转”有时指的是“迁官转任”,如“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有时 解释为贬官,如“转除”“转任”“转补”。 (× ) 解析: 转除:升官。转任:转换所任职务。转补:迁调官职,以补缺额。 9.“除吏部尚书兼侍讲”“擢进士第”“寻改使浙西”中, “除”是任命, “擢”“改”是升职

文档评论(0)

fengnai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