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姓的来源介绍
李姓,据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
李姓来源人口多达 9500 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 7.9% 。以下是 为
你精心整理的李姓的来源,希望你喜欢。
、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
偃姓或赢姓 ),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 (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 (“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 、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
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 、源出姬姓 (虎图腾 )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 (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 (今重庆的巴南区 )称巴子国。公
元 306 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 。巴
1
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
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
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得姓始祖
李利贞 (公元前 1069 年- 公元前 992 年),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 上古帝王颛顼之后 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家族面临株连危险。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果子充饥才得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从此李氏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第一大姓。
李姓分布地区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
司徒李昙长子李崇。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
傅李玑次子李牧。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
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 1 世孙李忠。中山郡:汉高帝置郡。 此支李
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广汉郡:汉时置
2
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 (李广之父 )。渤海
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 (今河北沧州东关 ),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襄城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 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治所在襄城 (今河南襄城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湖北安陆 (今湖北安陆 ),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云梦、应城,及孝感、汉川、汉阳、黄陂一部,辖区涉及今孝感地区及河南光山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一带地区。梓潼郡: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 (今四川梓潼 )。范阳郡:秦朝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梁郡:梁郡本为梁国,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
年(公元前 202 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 (今河南商丘 ),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
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 (今安徽砀山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
李姓迁徙分布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
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
3
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 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 quot; 安史之乱 quot; 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