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许学兵)》.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伏灸(许学兵) 一、 天灸疗法分类 “三伏灸”是“天灸”疗法的一种,依据中医学的“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及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择化痰、平喘及补益肺脾肾的药物精制成药膏,在“三伏天”的炎热季节,敷贴穴位以治疗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在每年的冬季三九天的时候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的疗效。“三伏灸”与“三九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疗效相得益彰。 二、疗法由来:   天灸疗法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即公元420-589年间,它是不用火,不用艾,系用几种中草药研成粉末贴于穴位上,而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方法。 明代李时珍于公元1518-1593年编《本草纲目》也介绍了天灸疗法可以截疟。 三、选在“三伏”天贴药的原因 “三伏”是指三个农历节日,古医书载,伏日必是庚,庚属金,与肺相配,祖国医学认为,寒来暑往,时序变迁,对人体关系至大,《内经》提出,“春夏养阳”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和体质虚弱易感冒者等都属于肺经范围的疾病。 2018年三伏贴时间表 头伏 2018.07.17-2018.07.26 中伏 2018.07.27-2018.08.15 末伏 2018.08.16-2018.08.25 四 三伏推算法 数三伏,并不是从夏至数起,“夏至三庚才数伏”,在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六个庚日是“末伏”,这就是所谓的“三伏”。 在三伏天,天气最为炎热。庚是十天干之一,用来计日时,二个庚日之间是十天,初伏与夏至之间的天数不一定,最少是二十一天,最多是三十天,末伏的第一天距夏至最少是五十一天,最多是六十天。 三伏天的算法 天干:甲 、乙 、丙 、丁、戊、 己、 庚、 辛、 壬、葵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 初伏(戊申):夏至的第三个庚日(夏至后第27天) 中伏(庚午):夏至的第四个庚日 末伏(庚子):立秋的第一个庚日(立秋后的第9天) 由于夏至到立秋是四十五天,故有“秋后有一伏”之说法。亦称“三伏在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三伏的头一天。每年的头伏都在阳历7月份,基本上是15号或20号轮换。 另外三九是冬至日为“一九”,隔九天为“二九”、“三九” 。 五、三伏天灸治病机理 ①局部的刺激作用:药物通过刺激穴位局部,引起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②经络的调节作用: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可以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袪湿散寒的效果。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③药物本身的作: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 ④气候的作用:利用“三伏天”时段,人体阳气最盛,刺激人体穴位,并通过药物的作用,起一个良性的、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力的、扶正袪邪的作用。(另外,在冬季还有三九天灸,是利用全年最冷的时段,穴位贴药治疾病,与三伏天灸有同样效果) 。 六、三伏贴配方 组成:细辛、甘遂、白芥子、延胡索、姜汁 比例:细辛:甘遂=1:1 白芥子:延胡索=2:2 七、三伏天灸主治疾病 三伏天灸主要用来治疗以下疾病: ①经常性感冒亦是体虚易感; ②慢性、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咽喉炎;(呼吸系统疾病) ③慢性颈、肩、腰、腿、膝痛;(骨关节病) ④慢性胃炎、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八、 三伏天灸取穴表 肺系病变 第一组:定喘 附分 心俞 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0.5寸处 附分:足太阳膀胱经,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心俞:足太阳膀胱经,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二组:大杼 魄户 督俞 大杼: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手太阳之会。八会穴之骨会。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魄户:足太阳膀胱经,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督俞:足太阳膀胱经,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三组:风门 膏肓 膈俞 风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膈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胃病变 第一组:膈俞 魂门 脾俞 膈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魂门: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脾俞:脾之背俞穴,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二组:胃脘下俞 阳纲 胃俞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