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作业能力与作业疲劳
4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
、什么是作业能力?
指作业者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生理、心理特征,
综合体现了个体所蕴藏的内部潜力。
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中,如流水线作业,作业能
力可以从作业者单位作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质
量间接地体现出来
在以脑力劳动和神经紧张型为主的作业中,如仪表监
视、汽车、飞机的驾驶等,其作业能力可以用误动作
率、感受性、视觉反应时间等作为衡量指标。
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
生产成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除受作业能力的影响
外,还受作业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生产成果可以用下
面的表达式来表示
生产成果=f(作业能力×作业动机)
1—入门期
劳动生产率
2
2—稳定期
疲劳期
作业能力均值
4终末激
发期
脑力劳动稳。
定期较短,应安
I-入门期2-稳定期3-疲劳期4-终末激发期
排短暂休息
白班轻或中等强度作业时作业能力变化曲线
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1生理和心理因素
(1)身体条件
体力劳动的作业能力与身材、年龄、性别、健康和营养状
况、情绪等有关。
脑力劳动的作业能力与身材、年龄、性别无关系。
(2)情绪
积极情绪能对人的神经系统增加新的活力,刺激人
的大脑皮层,发挥人体的潜在能力,提高人们的作业能力
和工作效率,对人的生命活动产生极为良好的作用。
消极情绪—会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削弱有机体潜
力发挥的能力,产生肌肉的紧张度和负荷感,降低了作业
能力。
2环境因素
指工作场地的物理环境因素,对脑力和体力劳动都有较大影
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
3.工作条件和性质
(1)生产工具是否按照工效学原则设计。
(2)作业时间:根据不同的作业性质、强度大小合理制定
作业时间
(3)现代企业是集体协作的行为,要综合考虑社会、家庭、
体力等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作业制度
4.锻炼和熟练效应
(1)锻炼可以巩固动力定型,使动作敏捷、准确、协调、肺活
量增加,使所从事的作业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持久性。
锻炼对脑力劳动来讲。可以开发潜在的智力
(2)熟练效应(动力定型):反复从事某项活动,形成-种全
身性的适应性变化,使机体协调、不易产生疲劳,达到提
高作业能力的效果。
通过熟练效应可以使人对所进行的动作产生预定位
预定位指人脑高级神经活动配合作业过程所产生的预先意
识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例如,机车修理工人利用听觉的熟练,靠听铁锤敲打车轴的
声音,鉴别火车车轴有没有损坏;炼钢工人利用视觉
的熟练,通过钢水颜色判断炼钢的情况;印染工人靠
眼力辨别色度;皮革工人通过触觉判断皮革的品质
4.2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作业疲劳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者的作业机能衰退、作业能力明显下隆,
有时伴随有疲倦感等主观症状的现象,称为作业疲劳。
作业疲劳的危害
不仅造成作业能力下降,而且诱发事故。
延长作业时间,疲劳增加,产量直线下降,原因是休息
恢复时间短。缩短工作时间,生产率却会大大提高,而且
劳动强度越大,生产率提高越大。
例如:一战期间的英国企业,缩短劳动时间,对于轻体力工作
如加工枪管的妇女,每小时生产率提高13%,对于从事中
等强度作业的妇女,每小时生产率提高19%,对于从事重
体力劳动的男工,每小时生产率提高33%。
疲劳的特点
疲劳不仅是一种生理反应,还包括大里的心理和环境因素。
(1)疲劳的可感受性。人在主观上能够感受到疲劳状态的
存在,有自觉不适的反应,如感到身体不适、头晕、头痛
控制力下降、注意力涣散、信心不足等。人对疲劳的可感受
性可以防止人产生过度疲劳。
(2)疲劳的可耐受性
人对疲劳有—个从轻微疲倦到精疲力竭的感受过程,这
一过程所经历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3)疲劳的滞后性。
对疲劳的感受比较迟钝,虽然主观上尚未感受到疲劳,
旦机体早已进入疲劳状况,这是疲劳的滞后性。滞后性除与
人的体质有和心理状态有关。体质较好的人或活动时注意力
较集中的人较能抑制疲劳感。疲劳的可耐性和滞后性有时会
造成人的过度疲劳,甚至会积劳成疾。
(4)疲劳的可恢复性。疲劳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得到恢复。
(5)疲劳的超前性。
人主观上已有疲倦感,而实际上机体尚未进入疲劳状态。
这种疲劳的超前性是由人的心理作用所致,与人的工作动机
兴趣、事业心等有关
(6)疲劳的暗示性
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
自我暗示是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自己向自己发出某种指
令。在同一活动过程中,由于自我暗示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
结果,积极的自我暗示能使人废寝忘食,消极的疲劳暗示易
使人疲劳。
他人暗示是指某人对疲劳的感受会传播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体育艺术概论复习.ppt
- 体育竞赛理论.ppt
- 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整个基础教育课程.ppt
- 体育赛事活动的策划的方案ppt大型体育赛事的策划的方案.ppt
- 体育赛事营销和策划.ppt
- 体育课程和教学论.ppt
- 体育舞蹈大赛的方案.ppt
- 体育运动中角色扮演.ppt
- 体育运动俄罗斯世界杯简洁精美通用静态PPT模板素材的方案.ppt
- 体育运动营销通用营销的策划.ppt
- 剧本杀市场新变革:2025年商业模式创新与消费者行为洞察.docx
- 2025数字藏品交易监管政策及市场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航空电子设备国产化替代产业链产业政策环境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航天军工企业民品市场拓展策略报告.docx
- 数字藏品市场准入机制与行业创新能力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机制对青少年认知发展模式的优化策略报告.docx
- 2025剧本杀行业人才流失原因及行业人才流失风险控制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智慧社区医疗平台健康管理服务与医疗资源整合报告.docx
- 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AI算法应用前景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