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五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地球内部圈一一地壳、地幔、地核。
2、 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 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3、 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 分类。
4、 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 了解震级、震、震中等概念,
5、 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灾意
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的活 动极其分布。
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
疑点: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软流层 是何种状态,地壳变动会形成哪些地表形态,产生火山和地 震的巨大能虽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乂为何呈带状分布
解决方法:利用模型; 地理专题地图; 标石(岩石)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地壳变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片,直
观的对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动进行观察。
2、筷子、钢锯条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用唐山地震的一段实例引入。
一位深夜出急诊的医生回忆:夜间三时半,我有急诊外 出,刚迈出门坎,地震就了,先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 不住,乂挪不开,再就是颠,脚底像过电似的,紧接着房上 的砖瓦飞了下。我心里发慌,那呜呜的声音,使人毛骨惊然, 四周一片漆黑,倒房坍屋的巨响和呛人的灰土味,使我跑了 起,可是才跑了三四步就觉得不对劲。一看,呀 !我怎么已 经上了房顶!
二、 新课展开
(一)、地震
1、 准备一些筷子和钢锯条,在课上做实验,体会震动 与力的关系,此时教师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2、 读课本图4-35 ,总结震、震中、震深度、震中距等 几个概念。读图4-36、4-37,总结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 布。
震:地震发生的地。震中:与震对应的地表部分。
震深度:震距地表的垂直距离。震中距 :各点离震中的距 等震线: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
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中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 行山脉,津唐地区,青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 北的新牌、甘肃、宁夏,可以用中国、世界地震分布图或投 影片演示。
3、 地震的灾害可让学生讨论,个别回答。
4、 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学生阅读课本。
张衡与地动仪。
民间的预报方法常依据动物异常和自然现象异常。
如:井水是个宝,前兆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 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半螺马不进圈。 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乂撞,鱼儿惊慌农面跳,鸡飞 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现在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可准确测虽出地震。
地震的防范: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静地快速离开 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小开间房子里或桌子下。
6、引导学生完成p150的讨论,并读图4-43。
教师应该熟悉中国区域图以及地质灾害的分布。
7、学生可能置疑:
地球上地震呈带状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破坏程度)是怎样的?
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区域图不太熟悉
三、作业:
搜集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发生过的级别较大的地震和 火山活动情况。
在中国和世界空白图上绘火山、地震分布。
想象地球内部的物质结构,从以下凡方面考虑 :状态、
温度、密度、压力、物质组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