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pdfVIP

(生产管理知识)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产管理知识)唐代长 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 贸易 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 作者:陈勇 【内容提要】本文以唐代长江下游宣歙茶区和浙西茶区为考察重点,对该地区茶叶生产的两 种不同类型及其特点作了具体的个案分析,浙西湖、常二州代表了唐代贡茶州茶叶发展的最 高水平,而宣歙山区的祁门、婺源茶区则是唐代茶叶专门化生产的典型,标志着唐代长江下 游地区商品性农业的发展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关键词】唐代长江下游;茶农;茶园;茶叶生产;茶叶贸易 一、茶叶产区的扩大和名茶品种的增多 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产茶区。汉魏六朝时,长江下游地区的茶叶产地主要集中在 义兴、乌程、剡县、永嘉等地。入唐后,特别是开元、天宝以来,伴随着饮茶之风在全国的 普及,本区的茶叶产地遍及全境。据陆羽《茶经》卷下《八之出》载 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洲、黄州又下。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 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洲下。 [1] 从陆羽的记载着来,唐代长江下游地区皆盛产茶叶,而且多为名茶产地。不过《茶经》所 载本区茶叶产地,以及陆羽对本区名茶的品评,仅仅反映了唐代中期的情况,而且还遗漏了 一些重要的茶叶产地和优质名茶。这里我们根据《茶经》的记载,辅以唐代诗文及宋以后的 方志材料,对本区的茶产地和名茶品种作一些具体介绍。 1.浙西产区 浙西是本区最重要的茶产地,也是唐代贡茶州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据文献记载,浙西六州 皆出茶叶,其中湖、常、睦、苏四州皆贡茶。 湖州境内产茶地甚多,据《茶经》记载,“湖州生长城县顾诸山谷,与峡州、光州同。生山 桑、儒师二寺,白茅山悬脚岭,与襄州、荆南义阳郡同。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啄 木岭,与寿州、常州同。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在湖州茶叶中,以顾 渚紫笋茶最为有名。在顾渚紫笋茶中,明月峡茶尤为上品。《嘉泰吴兴志》卷 4 载: “明月 峡,在长兴县顾渚侧,二山相对,壁立峻峭,大涧中流,巨石飞走。断崖乱石之间,茶茗业 生,最为绝品。”会昌年间任过湖州刺史的张文规把明月峡茶誉为 “吴兴三绝”之一,作诗 赞道: “清风楼下草初出,明月峡中茶始生”(《全唐诗》卷366)。在唐代贡茶中,顾渚紫 笋茶尤为名品,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诗云:“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 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有唐一代,湖州顾渚茶与雅州蒙顶茶并称,号为天下第一。 在唐代,常州义兴阳羡茶也是誉满天下的名茶。《茶经》称阳羡茶生常州义兴县 “君山悬脚 岭北峰下,与荆州义阳郡同。生圈岭善权寺石亭山,与舒州同。”中唐诗人李嘉佑《送陆士 伦宰义兴》诗云: “阳羡兰陵近,高城带水间。浅流通野寺,绿茗盖春山。”可以想见,义 兴的植茶面积不小。白居易因朋友寄来阳羡茶而兴奋不已,吟出了“渴饮毗陵新到茶”的诗 句,可见阳羡茶在当时享有盛名。另外,无锡慧山也是常州重要的产茶地,陆羽曾到慧山一 带采茶,释若冰在《题惠山泉》中也吟出了“野客偷煎茗,山僧惜净床”的诗句。[2] 睦州是浙西又一个重要的名茶产地。《茶经》称睦州茶“生桐庐县山谷”,《新唐书•地理志》 载睦州贡细茶,李肇在《唐国史补》卷下《叙诸茶品目》中,把睦州所产的鸠坑茶列为全国 14 类名茶之列。杨晔《膳夫经手录》也称: “睦州鸠坑茶,味溥,研膏绝胜霍山者”,认为 鸠坑茶超过了寿州名茶霍山黄芽。陆龟蒙《茶鼎》诗云:“曾过赬石下,又住青溪口。且共 荐皋卢(茶名),何劳倾斗酒。”[3]自注: “赬石、清溪,皆江南出茶处”,说明睦州青溪 县一带也产茶叶。 苏州洞庭山一带产茶,《茶经》把洞庭山茶列为下品,不过该茶在唐后期也有较大发展。 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下载,“洞庭山出美茶,旧时入贡。《茶经》云:‘长洲县生 洞庭山者,与金州、蕲州味同’”,说明唐后期苏州洞庭山茶已为贡茶。茶叶一般在春季采摘, 故《茶经》卷上《三之造》称: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间”,而苏州的贡茶却在冬 季采制。《旧唐书•文宗纪》载:“吴、蜀贡新茶,皆于冬中作法为之。”直到大和七年(833 年),文宗才下诏“罢吴、蜀冬贡茶”。不过并没有取消苏州贡茶,只是“所贡新茶,宜于立 春后造。”据同治重修《苏州府志》卷 12 《物产》载:苏州贡茶“出吴县西山,以谷雨前为 贵,唐皮(日休)、陆(龟蒙)有茶坞诗”,也表明苏州洞庭山贡茶在二月谷雨前采摘。苏州 洞庭山茶到北宋时又发展成为一种名叫“

文档评论(0)

ma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