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先秦诸子·孟子(下).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到了反求诸己、先立其大,也就做到了知与行的统一。知行统一在儒家有一个特定的说法,这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根据在内心的诚。遵从内心道德的命令,不欺骗良心,这就叫做诚。儒家特别重视诚,道理就在这里。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12章 ) 良心本心,自在己身,犹如清泉,恰似明镜,是非对错,自然知之。 如果一件事情良心本心告知应该去做,你听从了它的要求,这就做到了知行合一。如果一件事情良心本心已告知不应该去做,你没有听从它的要求,这就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王阳明有一段话值得细细品味: 君子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王阳明:《传习录》中) 由此可知,儒家强调知行合一,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它告诉人们,知与行之间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有着充足的动力。儒学不是死学问,充满着活力,道理皆在于此。 原则之四:无愧于心 做到了反求诸己、先立其大,知行合一,也就满足了自己的道德要求,做到了无愧于心。无愧于心是性善论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4章)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尽心上》20章 ) 这充分说明,成就道德做出牺牲不光是一种苦,同时也是一种福。因为不欺骗良心,就能够体会到内心的满足感,保持内心的平静。这种满足感和平静心也是一种福。在喧嚣浮躁的今天,这种福显得更为珍贵难得。 反之就是有愧于心。关于有愧于心孟子许多形象的说法。 孟子谓齐宣王:……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下)6章) 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万章上》2章 ) 有一句话务请牢记于心:你可以欺骗很多人于一时,也可以欺骗一个人于一世,但一刻也欺骗不了自己的良心。 无愧于心是性善论的大学问,万万轻视不得,马虎不得。只有在每个人都为无愧于心而努力战斗之中,中华民族才能挺立起她道德的脊梁。 以性善论为代表的道德学说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切不可以西方的学说对其乱加指责,盲目批评其是含混的、落后的。否则只能重复历史的教训,证明自己的无知,让后人无情地耻笑。 最后有四句话送给大家: 面对道德生活,请不要怀疑,当反求诸己; 面对利欲诱惑,请不要动摇,当先立其大; 面对道德命令,请不要犹豫,当知行合一; 面对良心本心,请不要欺骗,当问心无愧。 思考题:性善论的原则有哪些?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欢迎选修《先秦诸子》 哲学系 杨泽波 孟子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下) 孟子的性善理论 孟子之时至少已经有了三种不同的人性理论: 一是“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 二是“有性善,有性不善论”。 三是“性无善无不善论”。 孟子即是如此,他希望从人性的角度对仁的问题作出回答。 孟子对当时三种人性理论都不认可,而是主张性善论。孟子对对性善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说明,我们将此叫做性善论的立论。 性善论立论之一:以亲情论性善 所谓亲情即人与人之间的亲爱之情。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尽心上》15章) 性善论立论之二:以同然论性善 所谓同然即人与人之间相同的部分。 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告子上》7章 ) 性善论立论之三:以不忍论性善 所谓不忍即不能承受。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公孙丑上》第六章) 孟子并不是通过形式逻辑证明性善论的,而主要是通过“生命体验”启发人们对于自己善良之心的体悟。 这一招是有效的,人们只要体悟到了自己的善良之心,一般就会相信善良之心我原本固有,就会相信性善论确有道理。 善良之心在孟子有专门的说法,这就是良心。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告子上》8章 ) 良心又叫本心: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告子上》10章 ) 孟子提出良心和本心,旨在说明成就道德的根据并不是从外面取得来的,而是天生就有的。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6章 ) 孟子沿用先前的思想传统,提出良心本心是上天赋予的,即所谓“天之所与我者”。 当然,良心本心究竟来自何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儒学研究中最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