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昭 通; 目录;第一课: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滇东北;野石山遗址
野石山遗址位于鲁甸县桃源乡普之噜村野石社,1982年文物普查中被发现,遗址面积为52500平方米,东滨草海。野石山遗址内采取到的陶器有单耳 陶壶、陶罐、长颈带流陶片,大型带耳陶罐片等。陶质有磨光黑陶、泥质灰陶、夹沙灰、红陶,其遗址地名“普芝噜”,彝语意为祖先或“濮”居住的地方,是对彝族历史研究的好去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秦开“五尺道”和“南夷道” 战国时,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惠王命蜀郡太守李冰于焚道崇山峻岭中开山凿岩,开始修筑通往云南品道路:秦始皇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派常颇继续李冰的事业,把道路从宜宾经昭通延伸到曲靖,因路而宽仅五尺,史称“五尺道”。西汉隋唐时期,经过昭通地区通往云南各地的著名通道有二:一是以四川宜宾为起点,经西南沿关河,经昭通到云南的道路,史称“石门道”;二是以宜宾为起点,往东南经四川的高县、珙县,云南省的威信、镇雄,贵州省的赫章、威宁,进入云南,史称“南夷道”。“五尺道”、“南夷道”、“石门道”的开辟,沟通了滇东北广大地区同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的交往。;第二课:灿烂的汉晋朱提文化; 朱提是昭通古时称谓。朱提读作“shūshí”(熟时)而非“zhūtí”(珠啼),是彝语地名音译。朱提县设置之前,今昭通地在夏、商朝时期属“九州”(《禹贡》: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中的梁州境域;西周时期划为“五服”(古代王畿外围的地方,以500里为率,视距离远近分为五等,叫做“五服”,即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中的“荒服”地,意即离京师最远的地方。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设朱提县,辖境相当于今昭、鲁、永3县区,治所在今昭阳区。同时设置的还有南广(今镇雄等地)、堂琅(亦作“堂狼”。今巧家、会泽、东川)县,均属隶犍为郡。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设置朱提郡,领朱提、堂琅、汉阳(今贵州威宁)、南昌(今贵州毕节)、南广5县,郡治所在朱提。南北朝南齐王朝(480-502)时期,分朱提郡为南、北、东3郡。初,南朱提郡领朱提、堂琅、汉阳、南秦(《宋志》认为南秦本名南昌,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北朱提郡领汉阳、义城(今彝良、大关、盐津、水富、绥江一带);延兴三年(494)将南朱提郡分置出东朱提郡,领汉阳、南秦。 朱提,从公元前135年设县至公元630年改置通州,其间虽有郡县建制变化,但“朱提”之名未变,共存在760多年历史。已知从蜀汉到南北朝宋大明年间(223-463)任朱提郡太守的有邓方、李光、李丰、王化、雍约、李钊、董炳、杨术、费沉等人。 “朱提”又是银的代称。“朱提银”产于朱提山。朱提山包括今昭、鲁、永3县(区)沿金沙江、牛栏江流向的山脉。主脉自大水井老垭口起,经老君山、水口坳、新营盘、紧风口、三道箐、大梁子、轿顶山、火干梁子至永善五莲峰。汉代在鲁甸朱提山开采银矿,故称“朱提银”,成为汉代一种白银的名称,享有盛名。鲁甸乐马厂(位于龙头山,距县城40千米)当时是全省最大的银厂。乾隆七年(1742)产量居全省八大银矿第二位;至嘉庆七年(1802),产量居全国首位,属采矿鼎盛时期。 ;
汉孟孝琚碑位于昭通市第三中学内。碑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城外白泥井出土,当年移置昭通城内凤池书院(今昭通市三中),现建有碑亭保护。
孟孝琚碑残高1.33米,宽0.96米。碑文计15行,每行残存21字(从文意推断,上应缺77),隶书,碑文存256字。由于上段缺失,仅有“丙申”、“十月癸卯”、“十一月乙卯”等字,立碑时代,因缺年号,说法不—。据考证应为东汉永寿三年(公元157年)所立,是我省现有的唯一的一块汉代碑刻。
碑文记述汉代武阳令之子孟广宗(字孝琚)的生平事迹,孟氏为著名“南中大姓”之一。中间6行为四言铭辞,第12行为七言“乩曰”;末2行为立碑者题记。碑文两侧有青龙、白虎形纹,下有龟蛇纹(玄武),上段应为鸟形(朱雀),谓之“四神”。此碑文辞典雅,书体方正平满,简朴古茂,体势夸张,横排纵放,画像及书法都是东汉时期盛行的风格。梁启超在题跋中说:“见此碑可证汉隶今隶递嬗痕迹,皆与书学有关”,是研究西南古代民族史的珍贵实物资料。196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承嗣墓壁画于1963年春在昭通县城西北后海子中寨发现。1965年冬拆迁至县城原孔庙内,建室保护。从已有的实物资料看,晋代壁画墓,在云南是首次出土;像这座具有确切纪年和地志的东晋壁画墓室,国内亦属少见。整个壁画,技巧虽然不高,但从反映的内容看,却有多方面的价值。从绘画上看,作者注意经营位置,墓主造型高大,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