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旅游经济生态补偿;讲授内容;一、生态补偿;1、内涵 ;2、生态补偿机制的由来: ——生态灾难的“上游”和“下游”;源头区人民的呼声 ;浙江丽水地处浙闽两省的瓯江、钱塘江、闽江等六江干支流的源头区,有生态公益林面积 784.7万亩,森林覆盖率79.1% ,是浙江省的天然生态屏障,被誉为“浙南林海”、浙江的“绿肺”。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丰富,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生态公益林规划60万公顷,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29.7% 。物种丰富,植物资源 3800 多种,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35 种,占全省 53 种的 66.4% ;被誉为华东的“基因库”,是浙江省乃至世界重要的历史遗产,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浙江丽水市每年因公益林等保护地的建立,全市农民减少经济收入 15 多亿元。因保护生物多样性,全市约有 30% 的耕地遭受野猪、猕猴等野生动物的为害,在山区里则高达 80% 以上,每年损失在 2 亿元以上。
产业选择的余地小,许多项目被取消。
生态难民;我国早在1992年就已经在探索生态补偿的办法。1992年年末,原林业部面对“林业濒危”的严峻现实,决定建立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这一思考针对的是生态保护区以内的资源使用行为。
而在1998年以后需要实行的生态补偿,在性质上已经超越了生态保护区的范围,已经不是简单地对生态资源使用费的加价,而是以生态保护区(或一般的“上游”地区)以外的行为来支撑的。 ;3、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4、我国生态补偿的现状 ;海南省于1996年制定了每吨生活用水加收0.5分钱、工业用水加收1~2角钱的政策以收取生态补偿基金。
贵州省从1999年开始从每吨煤炭中收取5元钱用于植被恢复。 ;浙江标本;浙江已制定《生态补偿管理办法》
200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由省一级政府制定出台生态补偿的政策性文件,在国内尚无先例。 ;浙江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 ;通过政策规定资源有偿使用,征收费用
比如开征水资源费。水资源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近年来,浙江省每年征收水资源费约6000余万??。根据《浙江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地下水水资源费全部留地方使用,地表水及小水电水资源上交省20%。
排污收费制度。全省2003年计征排污费5.7亿元,排污费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的支出。 ;仍需探索市场化运作
逐步构建以政府财政为主导,社会捐助、市场运作为辅助的生态补偿基金来源
浙江已有的成功案例主要有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两类。如浙江中部的东阳和义乌,分处金华江上下游,“同饮一江水”,水资源丰歉却大相径庭。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双双告急的状态。2000年11月24日,两市政府经过多轮协商签署了用水权转让协议:义乌市一次性出资2亿元购买东阳横锦水库每年4999.9万立方米水的使用权;水库原所有权不变,义乌按当年实际供水量每立方米0.1元标准支付综合管理费。 2005年1月6日,一股清水从浙江东阳市的横锦水库出发,经过刚刚完工的渠道,奔向比邻的义乌市。至此,备受关注的我国首例水权交易宣告正式“交货”。 ;2006年3月8日,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汪纪戎在十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言时强调,应尽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三种方式:
上级对下级、国家对地方的纵向公益补偿
区域之间、上下游之间横向利益补偿
对资源要素管理进行部门补偿;存在问题及推行的困难;但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资金来源等各方面的问题尚不清晰,特别是关于生态补偿与已有的环境污染费、资源费/税等之间的关系,补偿的主客体,生态补偿机制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等问题,各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国外在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方面的做法 ;5、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 ;;;;生态资源不应成为“免费午餐”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 ;中国污染迁徙路线:要“温饱”还是要“环保” ;第二个路径是,在同一区域内,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污染。 ;第三个路径是,从城市向农村迁徙。 ;6、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7、生态补偿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 ——科学化 规范化 市场化 法制化 ;应注意问题:
生态系统价值的科学评估问题
生态补偿的标准问题
生态补偿的科学方式和技术方法问题
生态补偿效益的科学评估问题
; 生态补偿的规范化;有关生态补偿的观点;生态补偿:要环保也要温饱(中国环境报,4月13日); 而真正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没有人天生就应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