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江西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托物言志的咏物传统下,物与特定情感或人格象征逐渐形成了较为紧密的结合。竹经 霜不败、枝叶峭劲的自然属性,常被用以比喻不畏艰险、风骨倔傲的人格精神,竹也因此在 传统文化中形成了 君子”形象,获得经典化了的象征意义。 宋代诗人的咏竹之作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这一传统。然而,苏轼一些诗歌对竹的游戏性观 照,是诗人对竹之诗意的新探索,体现了经典意象在个人化写作中的意义分化。 苏轼以游戏性的态度写竹时, 以个人化的观照表现竹,探寻竹给人带来的幽默联想,体 现出与正面托物言志相异的写作方式,于是竹在诗中的意义有所分化。不过,虽然苏轼对竹 的观照描写有许多私人化因素,但其精神内涵的底线并未被打破。游戏性的写作,只是从各 种角度使竹的形象更为亲切、生动、丰富。 对与竹相关的私人事件进行征用或影射,构成苏轼游戏性写竹的一个角度。苏轼常在诗 中用发生于个人生活中的真实之事作为“典故’,这种“典故’可称为“私典。宋人作诗以 好用典故著称,典故是文化背景相似的士子所共有的知识,可根据学识领会。私典则相反。 通常而言,诗人会以自注的形式标明来历,交待事实之本,若非如此,旁人则难解其意。 苏轼在咏竹诗中用“私典 “咏竹,并不以对竹的描写本身为 目的,而更看重借物所传递的绵 绵情意。不过,知名人物的“私典 “会随着文字与事迹的流传而被众人分享,逐渐成为共有 的知识,甚至成为后人诗中的典故,成为传承时代记忆的一种方式。 苏轼游戏性写竹的另一特殊视角,则利用了从自己的一首诗中发展出的逻辑,将竹 和饥”的联想勾联在一起。这首诗如下: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 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理解这首诗中苏轼对竹的议论,必须注意写作的具体场景。从逻辑上讲,食肉”与赏 竹并非不可兼得,苏轼反复申述二者之间的对立,是因此诗是对於潜僧绿筠轩的赋题。 僧人戒肉食,因为是在僧寺的背景下咏竹,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的描述才有所根 据,句意也得以落实。苏轼借题发挥,将肉与竹分别对应物质与精神上的不同追求, 以此象征俗与雅、痴和高的分别。将赏竹与食肉 “并置,实质上弱化了对竹之”不俗 精神的正面推崇,将赏竹置于一个颇具世俗趣味的语境之中——苏轼流露于此诗中的 语气是幽默而轻松的。 苏轼另一种游戏性书写,则巧妙利用了 竹笋”之间同实异名的关系,在竹”的 意象中看到它与饮食、世俗趣味的联系。当食笋成为爱竹的原因时,对竹的欣赏就 不再是纯粹精神性的追求,甚而成为与“食肉 “类似的世俗爱好。与笋的联系巧妙赋予 了 竹沟通雅”俗之趣的可能,使竹”自身产生出与经典象征意味的反差,并由 此构成幽默效果。“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是以道为己任的君子应有的形象,对口腹之欲的 追求是与人格修养的自我完善相对立的行为。苏轼由竹及笋的联想似乎“不甚君子”,这既 是对 自我的调侃,也是对视竹为君子这一传统意义的调侃。 苏轼对竹的游戏性观照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诗中的竹”呈现出了与传统相异的形象。 (摘编自《苏轼对”竹”的游戏性观照》,作者姚华) 1. 下列各项中, “竹”的形象不符含苏轼对 “竹”的游戏性观照的一项是 A.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 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 《初到黄州》) B. 今 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苏轼 《竹》 C. 昔我尝陪醉翁醉,今君但吟诗老诗。清诗咀嚼那得饱,瘦竹潇洒令人饥。试问凤凰 饥食竹,何如鸯马肥苜蓿。知君忍饥空诵诗,口颊澜翻如布谷。(苏轼 《戏用晁补之韵》) D. 赏筲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 《赏筲谷》其一也。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届安徽黄山屯溪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pdf
- 2015届安徽省江淮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pdf
- 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一检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pdf
- 2015届高考数学(理)二轮练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平面向量(含答案).pdf
- 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细胞的分子组成(带解析).pdf
- 2015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pdf
- 2015届河北邯郸市高三上摸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pdf
- 2015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pdf
- 2015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信阳市高三阶段(11月)联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pdf
- 2015届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pdf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