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pptVIP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有哪些突出的成就? 这些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一) 默读课文第一子目 造纸术的发明 回答下列问题 纸问世之前,人们的书写材料有哪些?各有什么缺陷 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又是谁改进的?有什么特点? 纸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 ● ● 合作探究(一) 小组讨论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问世之前人们的书写材料: 甲骨 竹木简 帛 青铜器 分量重 价格昂贵 “册”“编”“卷”就是从简的编连 方式和存放特点来的 居延汉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 2、纸的发明时间 西汉时期 3、纸的改进 东汉蔡伦 4、改进后的纸的特点 原料易找(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逐渐取代简帛。 蔡伦 洗涤原料 浸渍沤制 烧制草木灰 蒸煮、舂捣 制浆 捞取、晾晒 码放 东汉造纸流程图 4、意义 纸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中国对世界 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公元105年 (东汉和帝年号) 自主学习(二) 默读课文第二子目 张仲景和华佗 回答下列问题 ● 了解两汉时期医学发展概况 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 ● 合作探究(二)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二、张仲景和华佗 1、两汉时期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先进,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相关史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的望、闻、问、切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问世、西汉确定的《黄帝内经》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2、张仲景 东汉末年,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被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像 《伤寒杂病论》书影 河南南阳张仲景祠 3、华佗 东汉末年名医,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最早麻醉剂),他还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自主学习(三) 默读课文第三子目 历史巨著《史记》 回答下列问题 ● ● 知道《史记》的作者及成书经过、记述的主要内容 《史记》的历史地位 合作探究(三)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三、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 司马迁(西汉)。 2、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 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司马迁 3、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问题思考 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自主学习(四) 默读课文第四子目 道教和佛教 思考下列问题 ● 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 合作探究(四)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 背景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