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3
- 0
- 约1.8万字
- 约 12页
- 2019-11-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期
- | 2019-12-24 颁布
- | 2020-07-01 实施
- 1、本标准文档 共12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4、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ICS 59.080.30
W 63
FZ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纺 织 行 业 标 准
FZ/T 73022—XXXX
代替 FZ/T 73022-2012
针织保暖内衣
Knitted thermal underwear
(报批稿)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FZ/T 73022—XXXX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代替FZ/T 73022-2012 《针织保暖内衣》。与FZ/T 73022-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用于鉴定保温率在30%及以上的针织保暖内衣产品品质;
——增加了婴幼儿及儿童产品应符合强制性标准GB 31701的相关规定;
——修改了纤维含量执行标准(见4.3.1 );
——修改了水洗尺寸变化率指标(见4.3.1 );
——修改了耐水洗色牢度指标(见4.3.1 );
——修改了耐皂洗色牢度指标(见4.3.1 );
——修改了耐汗渍色牢度指标(见4.3.1 );
——修改了耐摩擦色牢度指标(见4.3.1 );
——合并了印花部位和非印花部位的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指标 (见4.3.1 );
——修改了表面疵点规定(见4.4.2);
——修改了缝制规定(见4.4.7 );
——修改了纤维含量试验方法(见5.2.2);
——修改了透气率的规定(见5.2.8 );
——更改了判定规则(见6 );
——修改了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见7.2、7.3、7.4,2012年版7.2 )。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会(SAC/TC 209/SC 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帕兰朵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爱帝针
纺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三枪 (集团)有限公司、安莉芳 (中国)服装有限公司、爱慕股份有限公司、宁
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东奥丽侬内衣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即发集团有限公司、
广浙江万羽针织有限公司、广东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金发拉比妇婴童用品
股份有限公司、北极绒(上海)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无锡红豆居家服饰有限公司、利郎(中国)有
限公司、天纺标(深圳)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AB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
公司、丽晶维珍妮内衣(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新怡内衣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葛传兵、胡浩、方国平、严淳、李天剑、张飞青、李艳强、杨树娟、郭卫红、
何炳祥、黄秉考、骆兴豪、李万芳、刘爱莲、林若文、蔡芳、葛东瑛、叶谋锦、唐湘涛、杨惠卿、陈泽
澜、高紫玲、何俊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Z/T 73022-2012 。
I
FZ/T 73022—XXXX
针织保暖内衣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针织保暖内衣产品号型、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和包装、运输和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以保温率在30%及以上的针织面料制成的保暖内衣产品的品质。
本标准不适用于絮片类保暖内衣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GB T 936-1989 彩色电视接收机白场色温及其宽容度》.pdf
- 《GB T 788-1999 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pdf
- 互感器第9部分:互感器的数字接口,GB_T20840.9-2017.pdf
- 《GB T 704-1988 热轧扁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pdf
- 《GB T 8560-1988 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pdf
- 《GB T 8562-1988 纪律处分代码》.pdf
- 《GB T 8654.2-1988 金属锰化学分析方法 三氯化钛- 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铁量》.pdf
- 《GB T 8654.4-1988 金属锰化学分析方法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量》.pdf
- 《GB T 8654.5-1988 金属锰化学分析方法 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pdf
- 滑动轴承卷制轴套第6部分:内径检验,GB_T12613.6-2011.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