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回顾 植物界 生物的分界 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在自然界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植物学 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恩格斯的评价: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从细胞水平提供了有机界统一的证据,证明动植物有着细胞这一共同的起源。为十九世纪自然哲学领域中辩证唯物主义战胜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为近代生物科学的发展接受有机界进化的观念准备了条件。 施莱登(1804~1881) 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之一。1838年,施莱登在他的《植物发生论》一文中证明,植物形态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最简单的植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大多数植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变态构成的。他与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1839-1863年在耶拿大学任植物学教授。著作有《植物学概论》等。 施旺(1810~1882) 德国动物学家,解剖学教授。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之一,1839年,施旺概括了施莱登的成就,并在他的《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中指出:“细胞是有机体。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植物体内。”这样,施旺就将施莱登的观点扩大到了动物体,相继证实了细胞是生命的单位。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与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共同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 (二)大小 一般很小,但也有较大差异 最小:球菌直径0.5um。 最大:苎麻纤维细胞长550mm。 种子植物中一般直径10—100um较大的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细胞达1mm,肉眼可见。 参考资料·原生质 原生质 ?19世纪中叶开始采用这一名词。原意是指有生命的原始物质或基本物质。 1835年法国动物学家迪雅尔丹(Dujardin)将原生动物的细胞质称为原肉质。 1839年捷克斯洛伐克生理学家浦金野(J.E.Purkyně)把植物细胞物质称为原生质。同年德国植物学家摩尔(von Mohl)确认两者为同样物质。 1879年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家施特拉斯布格(E. trasburger)认为,原生质是指动植物细胞内整个的粘稠的有颗粒的胶体,包括细胞质和核质。 1880年德国植物学家汉斯坦(Hanstein)将细胞质和核质合成一个生命单位,称为原生质体,其外包围着质膜。后来,原生质体这个名词泛指细胞内全部生命物质的总和。 细胞化学成分 植物细胞模式图 (1)核膜:双层膜,上有核孔。核孔是沟通细胞核和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流通道。核孔直径为400—1000埃。在细胞病变时核孔变大。 (2)核仁:常为1个,有些具两个以上核仁。核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核仁的结构也十分复杂,是合成RNA的场所。 (3)核质: 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分裂期进一步螺旋化和盘曲浓缩成为染色体。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 核液:透明状,其中有RNA聚合酶、核糖体小亚基和一些小分子RNA等。 2、细胞质 原生质:是细胞内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 细胞质:细胞壁内细胞核外的原生质部分。包括透明粘液状的基质和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以及细胞的代谢产物,如色素颗粒、分泌颗粒、脂滴和糖等。 (1)质膜((plasma membrane or plasmalemma ) 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方与细胞壁紧密相接的一层薄膜,称为细胞膜或质膜。 膜的化学组成:几乎全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此外,尚有少量的糖类。 单位膜模型: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质膜是由两层染色深的暗层,中间夹着一层染色浅的亮层,三层结构7.5nm。呈现明、暗、明的结构。三层结构两侧的暗带各2nm,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中间明带3.5nm,主要成分是类脂。这样的结构称为单位膜(unit membrane). 液态镶嵌模型: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覆盖在脂类双分子层的两侧并以不同程度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整个膜结构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膜中的蛋白质有的是特异酶类,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识别”、“捕捉”和“释放”某些物质的能力,从而对物质的透过起主动的控制作用。 质膜的分子结构 磷 脂 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叶绿体基本结构 在一定条件下,一种质体可转变为另一种质体。 前质体在光下发育为叶绿体;在暗处发育为白色体; 叶绿体失去色素变为白色体;白色体见光后可变为叶绿体。 有色体多从叶绿体转化而来。 脂类 蛋白质 糖 糖萼 蛋白质 脂双层 质膜的功能 ①具“选择透性”调节物质进出原生质体; ②协调细胞壁物质的合成和组装; ③进行植物激素和与细胞生长、分化有关的环境信号的转导。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植物中蒽醌类化合物提取分离.ppt
- 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病例讲解.ppt
- 人体系统解剖教程4运动系统-肌学.ppt
- 中职人体解剖学基础绪论文稿.ppt
- 质粒提取定量酶切鉴定.ppt
- 药物安全性监测评价.ppt
- 图像鉴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ppt
- 有关子宫内膜癌手术思考.ppt
- 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下.ppt
- 植物学第五章第二节蕨类.ppt
- GB/T 39560.10-2024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10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聚合物和电子件中的多环芳烃(PAHs).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9560.10-2024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10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聚合物和电子件中的多环芳烃(PAHs).pdf
- 《GB/T 39560.10-2024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10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聚合物和电子件中的多环芳烃(PAHs)》.pdf
- GB/T 39560.302-2024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3-2部分:燃烧-离子色谱法(C-IC)筛选聚合物和电子件中的氟、氯和溴.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9560.2-2024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2部分:拆解、拆分和机械制样.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9560.302-2024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3-2部分:燃烧-离子色谱法(C-IC)筛选聚合物和电子件中的氟、氯和溴.pdf
- GB/T 39560.2-2024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2部分:拆解、拆分和机械制样.pdf
- 《GB/T 39560.2-2024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2部分:拆解、拆分和机械制样》.pdf
- 《GB/T 39560.303-2024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3-3部分:配有热裂解/热脱附的气相色谱-质谱法(Py/TD-GC-MS)筛选聚合物中的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和邻苯二甲酸酯》.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9560.303-2024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3-3部分:配有热裂解/热脱附的气相色谱-质谱法(Py/TD-GC-MS)筛选聚合物中的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和邻苯二甲酸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