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投射 投射:把本人不愿意承认的情感、意图和观点等错误地归之于别人。 在意像上,将属于自己的放到别人那里,以便使一个人的主观现实变得客观化和外在化。 适应性的:世界多么美好/丑恶 病理性的:妄想 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贼心老婆会看家。 投射(Projection) 1.属精神分析防御机制之一,指个人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藉以减轻内心焦虑,又称否认投射(disowning projection); 2.童稚期的一种想法,儿童认为成人对事物的感觉和他们自己是一样的,又称同化投射(assimilative projection); 3.在某种环境下(如投射测验中),个体按自己的心情、动机或欲望去觉知情境。 投射测验 否认 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反向形成 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 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转移 将情感或行动倾向从原来激起它们的人或事物重新指向另外的较少情欲联系的对象(人或事物)。 替代性满足:偏好 象征化 升华:社会认可的较高层次的满足。 强迫性重复 退行 退回到心理发育的较早阶段之生活态度、人际关系模式等,以回避现阶段所面临的心理困境。 适应性的退行 病理性的退行 治疗情境中的退性:移情。 理智化 过分使用抽象思维,或者,以普遍或概括化的形式处理个体情感上的苦恼或心理冲突,以掩盖个人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不快。 解释 归因 合理化:为自己所不能接受的观念和欲望找一种合理的解释。 隔裂 把自我隔裂成好的和坏的两部分而不能整合起来。 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 儿童的思维方式 孤立(isolation):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 * * 精神分析理论及其疗法 内容: 概述 主要理论观念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理论及疗法的创立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12.13) Sigmund Freud (1856.5.6-1939.12.13) 1895年,《癔症研究》出版。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 后来创立了自由联想法,进行治疗。 1923年,患了口腔癌,经历过33次手术,非常痛苦,但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38年,纳粹占领维也纳,弗洛伊德的女儿被捕,弗洛伊德的四个妹妹都被纳粹分子杀害,弗洛伊德去伦敦, 1939.12.23在伦敦逝世。终年83岁。 时代背景: 19世纪的三大发现 能量守恒、细胞学说、进化论 19世纪三个最伟大的犹太人 马克思: 1818.5.5-1883.3.14 爱因斯坦:1879.3.14 - 1955.4.18 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物理学新纪元 弗洛伊德:1856.5.6 - 1939.12.13 催眠术-精神分析的沙发 催眠术 在《癔症研究》第四章中,弗洛伊德开头就强调: 让病人清晰地回忆起事件和唤起与事件相伴发的情感,并让病人尽最大可能用言语把事件的细节和伴随的情感描述出来,如果我们成功地这样做了,那么每个癔症症状就会立刻消失,而且是永远消失。 心理治疗理论流派 精神分析 行为治疗 咨客中心疗法 其它:系统家庭治疗 基本理论 一、心理结构: 意识 — 心理结构的表层,能够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心理结构的中层,没有觉察,但可以唤醒的意识中来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包括本能及原始冲动和被压抑下去的记忆、动机、需要等,随时都企图得到满足。 潜意识 精神分析观点 二、人格结构 超我(superego) 完美原则 自我(ego) 现实原则 本我(id) 快乐原则 爱的需要、亲情、友情、创造欲及性爱行为 愿望的实现来满足需要 在和本我的关系上,(自我)好像是骑在马背上的人,他驾驭着这匹桀骜不驯的马,约束着它前进的方向。 —— 西格蒙德 佛洛伊德 意识层次与人格结构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本我欲望、创伤及防御 深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