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研究-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必威体育精装版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 研究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丙环唑乳油、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4.72%、86.05%。   关键词 杀菌剂;小麦白粉病;防效    S435.121 A 1007-5739(2013)16-0098-02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米则排名第三。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分布,我国山东沿海、四川、贵州、云南发生普遍,危害也重[1-3]。近年来,该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麦区,亦有日趋严重之势。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4]。因此,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是小麦生产中的迫切需要[5-6]。该文研究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农大211;供试药剂:25%丙环唑乳油(山东东泰农化有限公司)、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四川川东农药有限公司)、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沈阳惠友农资种业有限公司)、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西安常隆正华作物保护有限公司)、5%烯肟菌胺乳油(沈阳化工研究院)。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各药剂有效成分分别为25%丙环唑乳油75 g/hm2(A)、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hm2(B)、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12.5 g/hm2(C)、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93.75 g/hm2(D)、5%烯肟菌胺乳油60 g/hm2(E)。4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6 m×5 m),重复间设50 cm宽保护行。   1.3 试验方法   试验当天、末次施药后10 d调查小麦白粉病发病情况,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0株,共500片叶。根据叶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比例按0、1、3、5、7、9分级,调查记载发病情况并观察药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及药害情况。   叶片病斑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0%以上或枯叶。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处理A、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4.72%、86.05%,其次为处理B,平均防治效果达到77.59%,处理D、E防治效果较差,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为70.10%、66.28%。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5%丙环唑乳油、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小麦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烯肟菌胺乳油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但乳油的缺点是含有相当量的有机溶剂,因此在生产、贮运和使用等方面要求严格。乳油存在着对环境污染的溶剂,易产生药害和贮运不安全等缺点。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药乳油制剂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带来的安全和环保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因此,25%丙环唑乳油、5%烯肟菌胺乳油不宜大范围使用。醚菌酯不仅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同时可控制对三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原菌[2],且比常规杀菌剂持效期长,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4 参考文献   [1] 王卫红.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65,168.   [2] 刘鹏程.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J].农技服务,2009(2);89-90.   [3]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等.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J].上海农业学报,2000(1):62-66.   [4] 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等.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11(8):153-155.   [5] 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6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08(1):146-147.   [6] 刘淑香,杨军玉.3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78,1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