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农林论坛
浅论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民营科技
2008年第12期
艾买江依麻木?艾尔西丁.
(1,新疆伊宁县水利局,新疆伊宁8351002,新疆伊宁市水利局,新疆伊宁835000)
摘要:节水灌溉不仅是对农牧业包括工业用水提出的要求,同时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由于农业自身的特点,水的消耗量大
大超过其他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实施节水农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节水灌溉;滴灌;水资源
节水农业的目标就是在农业灌溉区同等条件下,不增加用
水量,通过各类防渗渠道等设施,采取滴灌,喷灌,低压管道等灌
溉节水措施,以最少的水量最大限度地扩大灌溉面积,总体目的
就是节约用水量.这一工程不仅能在计划用水,定额分配,两
水并用,统一管理等方面提供方便,同时将会大大节约用水成
本,为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等,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根据大农业的发展趋势,全面实施节水措施是我国农
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库尔勒地区情况来分析,近年来,土地面积逐年扩大,
改良低产田,盐碱地已成为节水农业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开荒,
扩大良田面积以及对供水的需求上,我市的地上,地下水资源显
得越来越紧张,供求之间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除此之外,城
市居民用水,工业用水也日益增长,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节水
灌溉,节约用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下
大力气保护好水资源,做好开源节流,集中灌溉,定量用水,最大
限度地提高用水的效能,使节水工作真正成为各项农业工作的
重中之重.
要根据农田用水包括用水量,采取认真有效的新技术,新工
艺,切实使节水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将节水工作与大农业发展的
各个环节衔接起来.
那么,如何做好节水工作,使其适应伊宁市的大农业发展
呢?根据多年以来在水管工作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节水农业
工作做以下分析.
1喷灌
采取喷灌时,按照总的用水量,大约可以节省45%左右的用
水量.在同样用水量的基础上可以提高作物产量25%.从农田水
利基础建设的成本来计算,每亩地一次性投入成本800~990元
的.这项技术在管理,技术方面要求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现场
操作.
2低压管灌
在采用低压管理进行灌溉时,可节省37%的用水量,可使产
量提高20%一25%,每亩地投资灌溉费用400—500元,这项技术
与喷灌相比投资更少,同时操作简便,可靠性强,管理便利.
3滴灌
根据库尔勒市在滴灌方面的扩大程度,这项技术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更加明显.如龙山绿化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广泛
采用滴灌技术至少节省了55%的用水量,提高作物产量20%一
70%.因此,这项技术具有大面积推广的实际意义.
总结
由此可见,节水技术可以说是一项可持续利用的富民技术.
我们通常在进行滴灌设施投资方面,按每亩地计算大约为1200
元.利用这项技术在农作物,蔬菜,果树等节水方面发挥着十分
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采用滴灌技术却对水的要求是非常高,
在管理方面也有比较高的技术要求,如能健康的发展滴灌技术,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产量和产值,同时还可为农牧民增收
开辟一条捷径.因此,可说节水农业在今后的大农业发展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水利工作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大农业
发展的切人点和突破口.
纵观库尔勒市农业的发展,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前途无限光
明.据预测每亩地节水喷灌用水量为240—250m,大大低于现在
大水漫灌每亩地850m,的用水量.按照上述节水技术用同样的
水量,仅在库尔勒地区就可增加灌溉面积100万亩.从这些数据
上就可以看出节约用水,对农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了.
采取这一措施和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同时可
以从根本上杜绝用水浪费的现象,为农业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f11唐兴信.农业节水技术『MI.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2】郭元裕.农田水力学【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4.
[313康绍忠,蔡焕杰.农业水管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