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第一课《草原》 1.《草原》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代表作有《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盛情款待图、主客联欢图、依依话别图,赞美了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民俗风情美,抒发了作者对草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后练习: 1、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内蒙古草原的空气清鲜,天空晴朗,天底下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翠色欲流。蒙古族同胞非常热情好客,他们住蒙古包,吃手抓羊肉和奶豆腐,喝奶茶,能歌善舞。) 2、体会重点句子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作者将草原比作一幅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让人赏心悦目。)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用拟人的手法更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各色的衣裳,疾驰群马,飘舞的衣带比作一条彩虹,写出了蒙古人民身穿节日盛装远迎来客。) ⑤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河比作明如玻璃的带子,写出了河的清澈和弯曲回旋的样子,生动形象。)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涯,边际。蒙古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这么深,怎么舍得分别呢?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惜别之情。我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既点明了中心,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描写离别的诗句: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课《丝绸之路》 1.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2000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 、友谊交流) 2.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丝绸之路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第三课《白杨》 1.《白杨》作者袁鹰,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运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文章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 3.爸爸的神情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课后题: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白杨树外在的特点:直;适应性强;坚强。 白杨树的精神: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2、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从爸爸的语言和神情变化中可以体会到:听到兄妹谈论白杨树时,爸爸微笑地听着;回答儿子的问题时,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看到小白杨树时,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白杨比喻边疆建设者,白杨在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戈壁茁壮成长,它那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著的精神,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