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4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重点:
1. 电路等效的概念;
2. 电阻的串、并联;
3. 电阻的Y—D 变换;
4.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1 引言
?电阻电路
仅由电源和线性电阻构成的电路
分析方法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电阻电路的依据;
等效变换的方法,也称化简的方法。
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1.两端电路(网络)
无源i
无源
i
i
无源一端口
2.两端电路等效的概念
+-
+
-
u
B
i
等效
+
-
u
C
i
对A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而言,满足:
B
B
A
C
A
明确
①电路等效变换的条件:
两电路具有相同的VCR;
②电路等效变换的对象:
未变化的外电路A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即对外等效,对内不等效)
电路等效变换的目的:
化简电路,方便计算。
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电阻串联
①电路特点
(a) 各电阻顺序连接,流过同一电流 (KCL);
(b) 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的电压之和 (KVL)。
②等效电阻
由欧姆定律
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③串联电阻的分压
表明: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因此串联电阻电路可作分压电路。
例:两个电阻的分压
④功率
p1=R1i2, p2=R2i2,…, pn=Rni2
p1: p2 : …: pn= R1 : R2 : … :Rn
总功率 p=Reqi2 = (R1+ R2+ …+Rn ) i2
=R1i2+R2i2+… +Rni2
=p1+ p2+…+ pn
电阻串联时,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大小成正比;
②
等效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各串联电阻消耗功率的总和。
2. 电阻并联
①电路特点
(a)各电阻两端为同一电压(KVL)
(b)总电流等于流过各并联电阻的电流之和(KCL)。
i = i1+ i2+ …+ ik+ …+in
②等效电阻
由KCL:
i = i1+ i2+ …+ ik+ …+in
=u/R1 +u/R2 + …+u/Rn
=u(1/R1+1/R2+…+1/Rn)=uGeq
结论
:等效电导等于并联的各电导之和。
③并联电阻的分流
表明:电流分配与电导成正比
两电阻的分流:
④功率
p1=G1u2, p2=G2u2,…, pn=Gnu2
p1: p2 : … : pn= G1 : G2 : … :Gn
总功率 p=Gequ2 = (G1+ G2+ …+Gn ) u2
=G1u2+G2u2+ …+Gnu2
=p1+ p2+…+ pn
表明:
①电阻并联时,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大小成反比;
②等效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各并联电阻消耗功率的总和
3.电阻的串并联
电路中有电阻的串联,又有电阻的并联,这种连接方式称电阻的串并联。
例1:计算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和电流
例2: 求:I1 ,I4 ,U4
解:①用分流方法做
②用分压方法做
从以上例题可得求解串、并联电路的一般步骤:
求出等效电阻或等效电导
应用欧姆定律求出总电压或总电流;
③ 应用欧姆定律或分压、分流公式求各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
以上的关键在于识别各电阻的串联、并联关系!
例3: 求: Rab , Rcd
例4:求: Rab
Rab=70W
例5 求: Rab
2.4 电阻的Y形连接和△
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电阻的△、Y形连接
注意:这两个电路当它们的电阻满足一定的关系时,能够相互等效 。
2.△—Y 变换的等效条件
等效条件:
i1△=i1Y , i2△ =i2Y , i3△ =i3Y
u12△ =u12Y , u23△=u23Y , u31△=u31Y
接: 用电压表示电流
i1? =u12? /R12 – u31? /R31
i2? =u23? /R23 – u12? /R12 (1)
i3? =u31? /R31 – u23? /R23
Y接: 用电流表示电压
u12Y=R1i1Y–R2i2Y
u23Y=R2i2Y – R3i3Y (2)
u31Y=R3i3Y – R1i1Y
i1Y+i2Y+i3Y = 0
由式(2)解得:
(3)
(3)
根据等效条件,比较式(3)与式(1),得Y→△的变换条件:
或
或
类似可得到由△→Y的变换条件:
或
或
简记方法:
特例: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六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PPT-49).ppt
- 第六章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PPT-46).ppt
- 第七章 前厅销售.doc
- 第七章 招商策划与展会宣传推广.ppt
- 第三节相互需求理论.ppt
- 第三项目经理部-云南省工人先锋号事迹材料.doc
- 第三章 民族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ppt
-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doc
- 第十五期 开展“一把手”带头讲廉政党课活动.doc
- 第十一章 食用菌病虫害 及其防治(PPT-29).ppt
- 《中国通史》文字稿第12集春秋争霸.docx
- java教程--类与对象-讲义课件(演讲稿).ppt
- Vue应用程序开发-(1).pptx
- 东北师大版社劳动实践与评价指导手册一年级上册主题二活动一寻找五彩的树叶课时课件.pptx
- 外研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Module 4 Unit 2 How much is it单元教学设计.docx
- 外研版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 4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6《上课之前》课件 鄂科技版 心理健康教育一年级.pptx
- 《1~5的认识》说课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pptx
- 六《解决问题(1)》说课课件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pptx
- 七《解决问题》说课课件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