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桃花意象.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有桃花 ·桃花 桃花为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叶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有粗锯齿,无毛。树干灰褐色,粗糙有孔。小枝红褐色或褐绿色,平滑。花单生,有白、粉红、红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月。 其花语及代表意义为: 爱情的俘虏。 “花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意象。 尤其是桃花意象,在文学作品当中,频频出现。桃花形色娇艳,许多墨客骚人都钟情于桃花,喜其形,爱其色,陶醉在花开的浪漫里,又心碎于花落的伤感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天意象 《礼记·月令》云: “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桃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意的代名词。“竹外桃花三两枝”充分展示了早春的景象。阳春三月,桃花怒放,艳压群芳,占尽人间春色。桃花与春风嬉戏,一派浓浓春意。 正因为桃花的盛开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所以人们为了歌咏春天,也常常歌咏桃花。桃花名正言顺地成为春天的形象代言。 以桃花歌咏春天的诗词不胜枚举: ·“二月风光起,三春桃李华。”( 高瑾《晦日宴高林亭》)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李白《杂歌谣辞·中山孺子妾歌》)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周朴《桃花》) ·“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白敏中《桃花》)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苏轼《新城道中首》)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秦观《行香子·春光》) 当我们看到这些诗句时,一幅幅春意盎然,万物萌生、艳丽明媚的桃花春景图便浮现于脑海之中。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总是给人以希望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定会激起内心的生命活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美人意象 桃花的色彩艳丽,就像美丽的女子一样,娇媚可人。 桃花的美人意象,最早见于《诗经·周南·桃夭》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清代学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方玉润评点《周南·桃夭》: “一章体绝,开千古词赋香奁 之祖。” 《天宝遗事》中记载,唐明皇和杨贵妃都爱桃花。宫中种植了许多桃树,当桃花盛开之时,唐明皇都要摘下桃花插在玉环的头上。他说: “此花最能助娇态。”桃花美人,交相辉映,花艳人更娇。 用桃花来写美人的诗句比比皆是: “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妆初出红犹湿。”( 王建《春来曲》)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韦庄《女冠子》) “尘昏菱鉴懒修容,双脸桃花落尽红。”( 李中《春闺辞二首》) “谁怜颊似桃,孰知腰胜柳。”( 于滇《宫怨》) “春风破红意,女颊如桃花。”( 温庭筠《碌碌古词》)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岑参《醉戏窦子美人》) 人面桃花相映红 ——爱情意象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桃花,常常与美丽的爱情故事相依相伴。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人面桃花”的故事了,故事源于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人以“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美貌,表达爱恋的情思。若只写桃花,则诗中不见人情; 若只写人面,则诗中不见色彩。“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将花与人交织在一起。因为有美人,桃花绽放更绚烂; 因为有桃花,美人才更加娇艳动人。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此后,人们便用“人面桃花”这一经典意象,来形容女子的美丽面容与娇艳的桃花相互辉映,也用于形容因不能与所爱慕的女子再次相见而产生的怅惘心情。如“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 柳永《满朝欢》) “鸦背斜阳闪闪红,桃花人面满纱笼。”( 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其七) 。 桃花庵里桃花仙 ——仙隐意象 在民间,由于桃木是避邪的工具,因而桃花也随之沾化了仙气。 东晋陶潜的不朽佳作《桃花源记》,赋予了桃花隐逸和超脱的气质。“桃花源”是一个“理想世界”,是陶渊明苦苦追寻的社会理想,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已成为隐居避世的文化符号。“世外桃源”的美好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能是诗人政治理想的幻影。 唐伯虎有一首著名的《桃花庵歌》,隐者之情蕴含其中: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