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ppt

中国风云二号卫星 空间技术 美国宇宙飞船一号 空间技术 宇宙飞船的返回舱? 空间技术 美国“阿波罗”号载人登月成功 空间技术 美国宾州一核电站外观 能源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 能源技术 人造光源是人制造的。通过叫做光导纤维的玻璃丝传播。每根丝只有1毫米粗。 新材料技术 首只克隆羊“多利” 生物工程 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 阅读与思考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大会会场 江泽民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解析与探究 江泽民同志在“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成就展”上听取汇报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明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以网络技术为例,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自我测评 返 回 返 回 结 束 袁隆平 袁隆平仔田间观察水稻新品种生长情况 袁隆平是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图为大会会场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吴文俊合影。 积极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超级杂交水稻 新华社华盛顿2004年10月14日电,世界粮食奖颁奖仪式14日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举行。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和另一位西非水稻专家蒙蒂·琼斯博士分享了这一奖项的25万美元奖金。 今年3月底,世界粮食基金会在华盛顿宣布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蒙蒂·琼斯是塞拉利昂人,现任非洲农业研究论坛执行秘书。此奖设立于1986年,授予“在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粮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返 回 返 回 “银河”系列计算机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 。 1997 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计算机专卖店 学校计算机教室 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 1995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到2005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1亿。 互联网日益方便,人们不仅可以从网上获得信息,还可购物。 返 回 返 回 “神舟”号飞船 耸立在发射架前的“长征二号”火箭 中国首位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踏上征程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神舟五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杨利伟在宇宙飞船上与地面进行了实时天地对话 “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工作舱模型 “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 香港市民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重庆市民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神舟六号”航天员传回的画面,画面中展示的是从太空看到的中国大地。 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图为聂海胜出舱一刻。 返 回 返 回 笔记本电脑 手机 信息技术 第28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东方魔稻” ■“银河”系列计算机 ■“神舟”号飞船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门 导入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导入 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 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学部委员大会 导入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在原子能、火箭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杂交水稻、计算机和航天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导入 返 回 返 回 两弹一星 1954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会晤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1964年10月16日)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十五时,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是中国人民在加强国防力量、反对美帝国主义核讹诈和核威胁政策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成京。   保护自己,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不可剥夺的权利。保卫世界和平,是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共同职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美国的核威胁,中国不能坐视不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如果这个主张能够实现,中国本来用不着发展核武器。但是,我们的这个主张遭

文档评论(0)

xjqw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