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翻译成就.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92.11.16——1978.6.12 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沫水”和“若水”)。 精通汉语、俄语、德语、日语、英语 。 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 优秀的翻译家。 1914年(22岁)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the?May?4th?Movement)爆发,他在日本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报纸,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the?Northern?Expedition)? ,其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 The Career of Translation * Gifted Translator 郭沫若 Life experiences Major translation works Some examples Teenager Youth Middle age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1年皖南事变(?Southern?Anhwei?Incident )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六部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以及杂文《甲申三百年祭》。 1958年 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1966年 文革爆发。郭沫若被指责:只顾自保,为全盘否定历史的极“左”思潮推波助澜,对郭沫若的声誉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 1. 萌芽期:“五四”时期,从翻译歌德的作品,开始了翻译生涯。 2. 发展期:1924年流亡日本到40年代末,主要翻译日本的马列主义和经济学。 3. 成熟期:建国后,翻译作品多并且涉及的广,特别是完成了《浮士德》和《战争与和平》。 1921年,卡尔·马克思著名的理论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 1922年,德国著名学者歌德的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1924年,日本论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1926年,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集《雪莱诗选》; 1928年,歌德的另一部巨著《浮士德》第一部; 美国小说《石炭王》; 1935年,俄国列·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1947年,德国卡尔·马克思的另一部理论著作《艺术的真实》。 除此以外,《查拉图斯屈拉钞》前半部、《新时代》、《爱尔兰约翰沁孤戏曲集》、《屠场》、《美术考古发现史》、《煤油》、《生命之科学》、《日本短篇小说集》等。 Major translation works 1. 翻译者的素质: ⑴译者的语言知识要丰富; ⑵对于原书要有理解; ⑶对于作者要有研究; ⑷对于本国文字要有自由操纵能力。 2.译诗须像诗 郭沫若创造性地提出了“风韵译”理论, 强调“以诗译诗”, 不赞成移植和逐句直译, 强调翻译的过程也就是进行思想与意识再创造的过程。 3. 翻译创作论: “创作论”是郭沫若整个翻译思想的灵魂。他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 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创作要有生活体验, 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翻译工作者既要精通本国的文字, 又要有很好外文基础, 所以它并不比创作容易。郭沫若在翻译时, 始终遵循原文思想, 用自己的语言实现再创作。 Opinions on Translation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 Ode to the West Wind 郭沫若译: 请你从我的唇间吹出醒世的警号! 严冬如来时,哦, 西风哟, 阳春宁尚迢遥? 王佐良译: 对那沉睡的大地, 拿我的嘴当喇叭 吹响一个预言! 呵,西风 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用久等? 杨熙龄译: 象号角般吹出一声声语言吧!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江枫译: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 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