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
简 报
第2期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10月31日
团队学术带头人杨金才教授在第1期论坛上精彩点评留影
“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第1期学术论坛现场掠影
“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第1期学术论坛纪要
2011年9月25日,由我校“湘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杨金才教授为带头人、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曾艳钰教授负责的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与文化”创新团队学术论坛拉开帷幕。团队全体成员、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共6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王程辉等十位教师分别就自己撰写的论文或提交的摘要进行了发言。他们的发言既有对英国、美国、加拿大的现当代作家作品中家园、个人的追寻、黑人女性意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等主题的探讨,也有对当代英美作家作品中对异文化书写的解读;既有从修身视角对比爱默生思想与孔子学说的比较文学分析,也有从电影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改编考察外国文学作品与大众文化关系的阐发。
刘晓阳以题为“家园无觅处:科马克·麦卡锡《骏马》中‘回望家园’主题分析”首位发言,他主要通过分析美国当代作家麦卡锡《骏马》中的“家”、“马”等意象探讨了该作品中“回望家园”的主题,认为该作品的回望视角探寻了家园的“本源性”和“独特性”。雷火香从修身视角探讨了爱默生思想与孔子学说的契合。通过比较分析,她认为两者的思想中均体现出重视道德和理想人格、人的可完善性等内涵。袁琼以“逃离喧嚣——评托马斯·品钦《低地》中弃民的追寻”为题分析了品钦196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低地》中“垮掉的一代”的生存面貌,认为他们的追寻之旅颠覆了传统,并指出其“追寻”的内涵实际上是一种逃亡。李仙琼的发言题目是“对现代疏离生活的雕刻——论雷蒙德·卡佛三篇短篇小说”,她以人与人之间疏离的社会原因为切入点,分析了美国当代作家雷蒙德·卡佛的三篇短篇小说,重点考察了作品中表现的在异化的后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现象。黄佳佳分析了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玛雅·安吉罗的诗歌,探讨了其诗歌中表现出的黑人女性意识。王程辉的发言题目是“从文本向银幕的转化看外国文学作品与大众文化”,他全面梳理了电影对文学作品改编的几种情况,并举例进行了相关论证。柯卉的发言题目是“从《达洛维夫人》看伍尔夫笔下的伦敦”,她分析了该小说中所展现的一战后伦敦的城市面貌,认为这些描写体现出伍尔夫对伦敦这座城市复杂、矛盾的情感。李菊花主要从作家的异文化背景、作家对亚洲乡土文化的眷恋等方面分析了加拿大当代作家玛德莲·邓作品中对异文化的关照。陈蕾以“被守望者?守望者?——塞林格《九故事》中异化的“儿童”形象及其文化反思”为题发言,她认为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契合了塞林格偏爱描写儿童和青少年的初衷,儿童作为纯洁理想的代表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现实世界的虚伪冷漠。傅婵妮探讨了大卫·芬奇对F. S.菲兹杰拉德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电影改编。
继每位教师发言后,杨金才教授在对论文和发言中的优点给予肯定的同时,也针对论文中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大到论文的选题、立意、研究现状,小到论文的行文和措辞等多方面进行了专业精辟的点评和具体细致的指导。此外,杨老师还就大家关心的科研论文的发表、国家级课题的申报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杨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再次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杨教授的点评之余,曾艳钰、凌建娥、吕爱晶、王桃花等老师们也就论文中的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总之,本团队的第1期学术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校外学术交流
★ 9月28-30日 吕爱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诗歌与诗学的对话: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一届年会 武汉
由《外国文学研究》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诗歌与诗学的对话: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一届年会”于9月28-30日在华中师大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代表与会,本团队代表吕爱晶老师参与了该会并提交了论文。本次年会围绕诗学理论、诗歌疆界、诗歌翻译与传播、经典重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中美诗歌诗学协会会长、斯坦福大学教授玛乔瑞·帕洛夫,美国著名诗人、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查尔斯·伯恩斯坦,香港浸会大学钟玲教授,韩国东国大学教授金英敏,中国的杨金才教授、区鉷教授和台湾的黄逸鸣教授等出席了大会。会后还举办了有声有色的中外诗歌朗诵会和音乐会。 本次会议的亮点在于:1.大会邀请了当今国内外著名的诗歌评论家、诗人等,他们对当代诗歌与诗学的发展动向、诗歌的翻译和诗歌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述和探讨,使与会代表受益匪浅。2.小组讨论的形式新颖,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