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4733-2017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pdf

  • 82
  • 0
  • 约1.2万字
  • 约 12页
  • 2019-06-20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期
  •   |  2017-11-01 颁布
  •   |  2018-05-01 实施

GB/T 34733-2017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pdf

  1. 1、本标准文档 共12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4. 4、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ICS 65.020.30 B 4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4733—2017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Diagnostic protocols for cryptocaryonosis of marine fish 2017-11-01 发布 2018-05-01 实施 发布 GB/T 34733—2017 -—a— 刖 5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海平 、曾占壮、卓玉琛、林煜、吴斌、马平、钟全福、翁祖桐。 I GB/T 34733—2017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流行情况与主要症状 ,规定了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 的样品采集与处理、诊断、病原体确认和结果判定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检疫与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C/T 7014-2006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 SC/T 7103-2008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刺激隐核虫病 cryptocaryonosis 海水养殖鱼类受刺激隐核虫感染 ,发生病理变化并出现行为异常或死亡的一种疾病。 4试剂与器材 4.1 海水:1.05 kg/cm2 ,121.3 °C 高压蒸汽灭菌 15 min。 4.2 0.85%的生理盐水。 4.3蒸憎水。 4.4固定液:4%甲醛或70%乙醇。 4.5 Giemsa 染色液。 4.6光学显微镜、解剖镜和放大镜(30X)o 4.7解剖盘、手术剪、眼科银、解剖刀、解剖针、吸管。 4.8载玻片、盖玻片、培养1111。 4.9标签纸、记号笔。 5流行情况与主要症状 5.1流行情况 几乎在所有海水养殖鱼类中都可发生 ,主要危害大黄鱼、卵形鲍醪、石斑鱼、真鯛、斜带髭鯛和觥鱼 等,对苗种造成的危害大于成鱼 。水温10 °C-30 °C均可发生,发病时间主要为5月下旬〜7月中旬(水 温约为22 °C〜28 °C)和9月中旬〜11月下旬(水温约为25 °C〜19 °C)0 1 GB/T 34733—2017 5.2主要症状 病鱼游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摄食量减少;病情严重时,病鱼离群于水面缓慢游 动,不摄食 。体表、眼角膜、口腔周围和鲍可观察到白点,体表、鳍、鲍黏液增生形成白色混浊状薄膜 ,病 情严重时体表出现点状出血。 6样品采集与处理 6.1采样 从养殖网箱或池塘中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的鱼体10尾以

文档评论(0)

认证类型官方认证
认证主体北京标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677339054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